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拿“国际惯例”说话

(2009-04-07 12:30:48)
标签:

默客原创涂鸦

国际惯例

行规

国情

文化

分类: 我的冷眼——时评·杂文

少拿“国际惯例”说话
文/天涯默客

 

    昨晚看了央视的“今日观察”栏目,主持人跟两位嘉宾在讨论酒店的“中午12点退房”是不是属于霸王条款。按照一位嘉宾的观点认为,这属于国际惯例,是全球酒店管理协会制定的一个行规,因而该嘉宾认为,是全球酒店业认可的行规就不属于霸王条款,而是一种“明规则”。

 

    作为全球酒店管理协会,我想它是会站在酒店利益方面去考虑的,我相信,如果酒管协会站在消费者一面,处处为消费者的利益考虑,这样的协会,酒店自是不愿意加入的。酒店是企业,企业所追求的,永远是利润的最大化,而酒管协会之所以吸引众多的酒店加入,多是因为协会为酒店的利益方面出发的。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所以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哪怕是一种错误的东西,只要存在的久了,被多数人得到认可了,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认识:莫非,这不是错误?很多时候,明明我们知道它错了,可是我们每每采取的办法就是沉默,就是任他错下去,却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做第一个指责的人。

 

    酒店的“中午12点退房”是霸王条款还是行业明规则,这点我们暂且不说,我不敢苟同的说法是用“国际惯例”来说事。每个国家自然有着自己不同的国情,企业任何一条规则的制定,其前提是不得违背国家现行法律的约束,尽管现在我国没有一部关于酒店方面的法律,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酒店按照“国际惯例”来办事的理由。在很多国家,入住酒店要按照消费的一定比例给侍者小费,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个“惯例”?就是因为这个“惯例”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企业一旦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立马蹦出来纷纷去按照“国际惯例”办,一旦碰到于己不利的事,便一个个像缩头乌龟一样,任凭公众怎么指责,就是一言不发。哪么,这个时候“国际惯例”就不好使了吗?别的不说,成品油的价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原油价格降了N久,中石化、中石油愣是沉得住气,对社会各界的指责可以充耳不闻,最终还把责任推到发改委的身上,而国际油价稍微反弹的时候,却比谁都着急就跳出来聒噪。

 

    今天,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国际惯例”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并不是所有规则都符合每一个国家的国情。拜托诸位大佬们:少拿“国际惯例”说话吧!

 

                                 于09/04/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