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佛人对“放生”的看法

(2012-06-14 21:10:08)
标签:

杂谈

分类: 禅观人生

最近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游客到河北山村放生数千条蛇,引起当地恐慌的新闻后,想起前几天在一个论坛中看见我市的一个《我市浏园水域常现闹剧—刚被放生的鱼儿暂获自由旋即“落网” 》同样关于放生的贴子。这个贴子是说在放生客刚刚放生许多鱼儿之后,就有人在不远处将放下去的鱼又打捞上岸。对于这个贴子,因为该说的话已经有人说了,所以我顶没顶贴还真记不得了。但是,过后我我却从佛家的角度,在一个Q群中说过这事。 

起因是一个网友想知道什么地方有主持放生法会的和尚。虽然,我闲来无事也会多少看看佛经,但佛事我却从来没有参加过。当然,对于这方面我还真不了解。机缘巧合最近我又重读一遍《金刚经》,看过之后对这事有些感想,于是在群中和大家进行了探讨。下面选摘一下当时我的聊天记录:放生这事,不一定非要搞什么形式。比如我们看到小生动受伤了,去求助,我认为也是放生的一种。什么事太执着了,就会被人利用。比如这次放生,就被别人利用。你不放生好点,你放生了,那么,我就抓鱼,再卖给你。你说这不是助长了对方的坏事吗?《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说“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大家看看这个就知道,为啥对于有的事不必太刻意的原因了。布施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如果把布施当成一种荣耀当成一种负担(过于注重形式。如果没有法会就不布施,没有上好的师傅就不布施)是不是就与佛主所说的相违背了呢”。

上面更多的是从佛教上来讲这事的。我认为布施虽然和放生有些不同,但是在理论上他们应该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放生更应该注重于平时对小动物的关爱上来,而对小动物的关爱会增强同情心,慢慢的会变成对人的关爱。而且,如果没有这种形式上的放生,也就不会给那些搞“回收”的鱼贩子机会了。

看电视总是看到这样一个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想无论是北京的游客还是齐市的放生客所放的鱼或是蛇都不是自己抓的吧。如果是他们自己抓的,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放生之说了。既然不是自己抓的,那么一定是买来的。而只要有买的,那么就存在有卖的,有捕的。表面上看放生客们是在做一件善事。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大量买进,又有谁会去抓呢?   
  我认为如果你们真的好生之德比我强,那么,你们就少吃点鱼和肉。这样不是比放生还要来的真实吗? 
  浏园水厂附近水域的闹剧今年被曝光了,我想无论是放生客还是那些打鱼的暂时都不会再折腾了。但是我们吸取什么教训没有?明年放生客还会放完鱼不加看管就走吗?鱼业部门会在禁鱼期加大打击非法捕鱼的力度吗? 
  最后说明一点,我是一个肉食者,但这不代表我不尊重生命,我不爱护小动物。因为,我更信奉西藏的“天葬”,该我吃的鸡鸭鱼肉我吃,不该我吃的天鹅肉我则是想都不敢想。此外,我不是一个佛教徒,我只是一个把佛学当成一门哲学来欣赏的看客。

 

相关链接:《我市浏园水域常现闹剧—刚被放生的鱼儿暂获自由旋即“落网”》

“放生”最近是个热门话题,许多善良的市民将一些迷失的动物放归大自然,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一些不恰当的“放生”给动物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浏园水域,就经常发生因为“放生”引发的“闹剧”。 
         6月7日上午10时许,一些市民在浏园水域大规模放生鱼类。近百个箱子里,每个箱子里都装有近千条各种鱼,有鲤鱼、“白漂儿”、鲶鱼等。不过,就在这些放生市民离开不到半个小时,一些人就拿着渔网,沿着河边打捞被放生的鱼。
记者在现场看到,打捞者经过20分钟的捕捞,两网下去,有近3斤的鱼被打捞上来,见有“收获”,打捞者迅速收网上岸。他们之所以这么迅速,原来是因为现在是禁渔期,渔业执法人员会定时巡逻。
          记者从围观市民那里了解到,几乎每周都会有市民来到江边放生鱼类。一旦放生的市民离开,就有一些人趁机捕捞。很多人利用市民的善良心理,利用“放生”谋财。据市民介绍,有人捕鸟然后卖给市民放生,有专门卖放生乌龟的。最近网上报道了十几名游客到河北一农村放生近千条蛇,引发当地恐慌。
         一围观市民对记者说,“放生”是人类体现善良本质的举动,因此“放生”需要市民认真细致的考虑,真正还“迷失”家园的动物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