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写过两期淘碟报告,后来辍笔,主要因为自己还没搞清楚这份报告的定位是什么?如果是评论,我的水平尚且没有入门,网上搜索又多有长篇累牍,何必班门弄斧;如果是推荐,我淘来的碟未必读者也能淘的到,更无处下载,不免枉费口舌。一年之后,顾虑尤在,但是却也有了其他新的想法,那就是在淘碟品碟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题发挥谈谈感想,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况且文字交流,你来我往,还可以候教方家,多有裨益。如此看来,不如继续,权且更名为<碟周刊>,每期品碟两三张。
1. <Stories> ~~ John Mayall

这张2002年的专辑封套内标明“for promotion only”,只有一张封面,没有歌片,应该是唱片公司在专辑正式发行前请乐评人和电台DJ试听所用。音乐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圈点的地方,中规中矩,鲜有突破,但是作为大师的作品,仍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John Mayall,
英国布鲁斯的老牌代言人,受人尊敬的音乐导师,尽管他的名气并没有他的“学生”们大。60年代,John
Mayall组建了Bluesbreakers乐队,这不仅仅是一支乐队,而是那个时代英国顶级布鲁斯音乐家的摇篮,Eric
Clapton, Peter Green, Mick Taylor都曾经加入过这支乐队,John
Mayall是当之无愧的培养大师的大师。
看到一张John
Mayall早年的照片,一眼便能认出来的标准形象,长发,很布鲁斯,也很60年代,如同我们现在看到某些剪了毛寸头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便会说很创业,很海归MBA一样。而这张专辑的灰白色的封面上,也只是John
Mayall简单的大头像,69岁的皓首老人,银色的短发梳的很整齐,胡须也打理的十分精致,就像是一个气定神闲的庄园绅士。40年过去了,人就是这么老的。
欣赏指数:★★★
收藏指数:★★★☆
收藏指数:★★★☆
2. <These Old Charms> ~~ Theresa
Sokyrka
顾名思义,这是一张翻唱专辑,包括Angle Eyes, God Bless Child, Summer Time, Come away with me等经典曲目。很多成功的音乐人和乐队都是从翻唱经典作品开始的,作为加拿大选秀活动Canada Idol的选手之一,Theresa Sokyrka走的也是这条路。我不太清楚Theresa Sokyrka在Canada Idol的名次如何,但至少可以和中国的超女决赛选手相提并论。去年超女5强都出了专辑,我完整听过的只有何洁的<发光体>,不妨和These Old Charms做一下对比。
顾名思义,这是一张翻唱专辑,包括Angle Eyes, God Bless Child, Summer Time, Come away with me等经典曲目。很多成功的音乐人和乐队都是从翻唱经典作品开始的,作为加拿大选秀活动Canada Idol的选手之一,Theresa Sokyrka走的也是这条路。我不太清楚Theresa Sokyrka在Canada Idol的名次如何,但至少可以和中国的超女决赛选手相提并论。去年超女5强都出了专辑,我完整听过的只有何洁的<发光体>,不妨和These Old Charms做一下对比。
先从风格说起,前者是新歌,尽管旋律和编曲也是似曾相识,但辨识度还是比周笔畅的歌略高一些,属于中规中矩的英式流行摇滚。后者则是翻唱为主,外加三首作者原创曲目,估计都是Theresa
Sokyrka在参赛过程中唱过的歌,基本属于爵士/布鲁斯民谣范畴。音乐风格之间没有高下之分,演唱水平也没有高下立判的比较,只不过国内国外不同的唱片公司的运作风格和包装理念确有不同。
这一点在专辑封套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何洁的专辑包装精美,32开硬塑料套装,封面彩照设计精美,且内附铜版纸写真画册,甚有“今日乐坛发光体”的大气风范。而These
Old
Charms则简单的多,不过普通的CD盒,封底封面也很朴实,内页无非是Thanks
to和几张生活照,俨然校园歌手自制专辑的味道。天娱和RCA这两家唱片公司,一个高调,一个低调,不同的包装风格是不同的音乐市场的产物。我相信欧美音乐市场的成熟,也不否定高调宣传造势的作用,我所坚信的是,具有公信度、专业性和原则性的乐评人和电台DJ的大量缺失,仍然是内地音乐市场走向成熟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顺便提一句,These Old Charms获得了素有加拿大的格莱美之称的Juno
Awards 2006年度最佳流行专辑提名。
欣赏指数:★★
收藏指数:★★★
收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