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阅读·电影C.R.M |
by leeforce
最近网络上比较流行写这个阅读的TIMELINE,我也凑凑热闹。
小学以前(1983-1989):
从我出生到小学以前的阅读经验,我本人的确已经忘记了。但根据我老妈曾经对我作过的描述,我对阅读的兴趣应该是由看动画片造成的——小时候特别痴迷电视台播放的《希瑞》动画片,就发疯般地找来家里订阅的电视报,对着上面登载的剧情介绍瞪着大眼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从此爱上了阅读。
小学(1989-1995):
首先我很庆幸的是我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启蒙读物并不是大家都看过的国产《十万个为什么》,而是一套5卷装的《大不列颠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和一套10卷装的《日本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并且都是相当精良的简体中文翻译本。这两套百科全书不仅使我的启蒙期的知识结构非常的西化,并且它们生动活泼的图文版面几乎一下子就激发起了我对科学的兴趣。
看了非常多的故事书。印象深刻的有一套上下册的《科幻故事365夜》,这套书虽然今天看来会比较的幼稚,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其中的365篇故事几乎都是从全世界各大著名科幻小说家的经典作品改编而来。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竟然就得以接触阿西莫夫、凡尔纳、威尔斯等人的作品,今天回想起来相当有价值。还有一些小说,如《蛇岛的秘密》、《珊瑚岛上的死光》等等,都是很好的读物。
受到科幻小说的影响,开始对各种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产生兴趣。搞来了这些方面的书籍广泛阅读。当时这方面的书国内其实不多,但我甚至都搞到了某体育出版社引进翻译的《潜意识与特异功能开发》——直到今天看来都是很深奥的读本呢。另外还看完了日本矢追纯一编写的《寻找神秘的宇宙人》,其中甚至爆了很多美国CIA的猛料,相当过瘾。
经典名著:小学期间读完了家里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全传》和《杨家将演义》。还找同学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花了一周时间看完。
从一套来自香港的智力游戏书籍(名字忘了)中第一次学到了密码学的初级知识。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那居然就是著名的凯撒密钥。-_-
90年代,日本动漫画开始狂扫中国。那个著名的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发行的日本漫画,是几乎每个8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印象深刻的东东。从《圣斗士》到《龙珠》再到《北斗神拳》《城市猎人》等等,都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我几乎看完了这些流行的所有的作品。然后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开始看《乱马》——这套高桥留美子创作的青春搞笑漫画在5年后被某些部门愚蠢地定级为色情漫画而被查封,但《乱马》已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无论是在动漫的普及方面,还是青春期的身体教育方面:D。此外还有《幽游白书》、《阿拉蕾》等也很流行。我在这些漫画书的影响下开始自学现代漫画的创作。我没有从简单的同人志模仿开始起步,而是直接就开始原创剧情的创作,并且在学校里都引起了轰动,被很多人传阅。当时也没有什么投稿的概念,不过好在我并不孤独,因为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和我一样喜欢钻研并创作自己的漫画,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和她创作漫画的剧情都是联动的=_=。现在这个女孩子应该在遥远的苏州大学念研究生吧,但是估计我们都已经模糊了那段一起创作漫画的时光。
杂志方面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父母给我一直订阅的《儿童漫画》与《少年科学画报》。这两份不错的少儿杂志恰好同时培养了我对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兴趣。尤其是后者,当时它的内容已经开始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电子制作方面的知识,非常厉害。后来日本漫画入侵以后就开始看国内最早的漫画杂志《画王》等等。等到进入五年级以后,有一天无意中发现了书摊上的《科幻世界》,于是从此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总结:整个小学阶段看过的书籍和杂志加起来,估计会有500本以上。这是那时我非常自豪的一个数字。
初中(1995-1998):
我的整个初中生活在同学眼中几乎都是以一个OTAKU(御宅族,就是电车男那种类型)的身份度过的。我继续看大量的日本漫画(偶尔也看看国产的,比如颜开、聂峻等人的作品),沉浸在漫画的世界里,并且继续尝试搞自己的小创作。我综合各种风格,自编自画的漫画在班上引起了传阅的风潮。各科老师都成为我漫画恶搞的对象,比如数学老师会喷火、物理老师会变身成超人、化学老师会研制硝酸炸弹等等。
1996年我第一次开始阅读武侠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一本脏兮兮的盗版旧书,并且只有前八章的内容。并且是偷偷摸摸看的。
初中时期我也开始了放学后偷偷去泡游戏厅的历程。就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国内第一本游戏刊物《GAME集中营》,也就是今天《电子游戏软件》的前身。当时知名的游戏人叶展用笔名魔法师在杂志上开展关于游戏制作初级知识方面的连载,是我最喜欢的栏目。这本杂志对我的兴趣甚至职业生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开始学习电脑。首先是读完了一套国产的普及教材《跟我学电脑》掌握了基本的BASIC编程。然后开始在书摊上买《电脑报》,刚开始的时候只能看懂5%的内容。我记得当时为了学习RAR软件的使用,我还忍痛用零花钱向报纸邮购过DOS版RAR软件的磁盘。当我能看懂电脑报30%内容的时候,我开始看杂志《电脑爱好者》。那时的《电脑爱好者》还是一个比较前卫的技术杂志,今天已经变成了适合大众的电脑科普读物。然后又开始看厚厚的《中国计算机报》和《计算机世界》。这两份很专业的报纸使我在初中时期就得以疯狂地关注产业界的风起云涌和世界最新的技术趋势,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当时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每周日我都会跑到新华书店看书(因为买不起),并且一泡就是一个下午。在书店里我不仅读掉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还读掉了世界顶尖黑客凯文米特尼克的传记。我似乎是比同龄人过早地走进了这个数字科技的世界并痴迷其中,而我也非常地喜欢这个世界。
家里购买了COMPAQ多媒体电脑,并且同时购买了一套正版的微软Visual Basic 5.0中文学习版(花了300多在连邦买的,当时傻到不知道有盗版)。软件附带一本约30cm厚的技术手册,硬是被我啃完了。由此开始学会在Windows下面进行编程。
我直到初三的时候才知道学校里居然有一个破旧的小图书馆。也许是命中注定,我进去随手就挑了一本当时村上春树的最新作品《奇鸟行状录》(《拧发条鸟年代记》),一下子就成为了村上的忠实粉丝。他独特的文风对我在文学上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颠覆作用,并让我从此不再信任任何的语文老师。
初中期间也看了大量的科幻小说。以欧美的作品为主,包括《I,Robot》、《火星公主》、《宇宙中继站》、《化身博士》(首次讲述双重人格的小说)、《人的复制》(首次提出克隆人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全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隐身人》、《末日来临》、《侏罗纪公园》等等。
也开始看一些艺术书籍。比如《比亚兹莱插画选》,这本书的特点是有很多女性的裸体画面。这对我产生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以至于当同学们都在讨论《泰坦尼克号》电影中裸露镜头的时候,我都很无所谓的。再有就是一些素描方面的美术指导书籍。我用素描的技法绘制了《圣斗士》中的大幅人物群像,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被展览长达一个月,并被学校美术教研组永久收藏。
此外还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诸葛神算》、《点穴擒拿36式》等等(笑)。
其他杂志方面,疯狂购买并阅读各种漫画杂志和《科幻世界》。另外我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父母收藏的从85年开始的所有《读者文摘(后改名读者)》《世界博览》统统浏览完毕,并从此对这样的浅度杂志永久失去了兴趣。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