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环境保护Conservation |
某天,kingdom跑来说,他们,也就是她兼职服务的绿色和平组织,在簋街找了一个四合院,作为他们一个环保项目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就是把这个四合院变成这个项目的展览、体验、活动的场所。
我说,为什么非要选在四合院呢。
关于北京的四合院,我有这样几个联想。
一是曾经去过华为公司的一个数字家庭展示,是设在后海边上的一个四合院里,有几间屋子分别布置了家庭网络,还有一个茶室,负责人说,外国的客户过来,我们就邀请他们来这,一是喝茶,当然更重要的是看看华为在家庭网络或者个人通讯方面的一些成果。
第二是那么几家有名的饭馆或者酒吧,都设置在四合院里。营销的是个老北京的理念,价格自然也就不是很便宜。
第三个联想就是很多打理地很规整的四合院,大都院们紧闭,里边的哨兵不断透过小窗户,对外看,显然是重要人物的住所。
于是,我也就没明白,绿色和平组织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环保体验的场所设置在四合院里。是依靠四合院的这个打巧的概念盼望吸引更多的人来,还是别的什么。
对于环境保护,我是绝对的外行。因为此,其实也很想了解。我的感觉是,在中国,中央政府其实已经很注重环境保护,但更多的做法是通过政策、法规这些非常主流的手段来操作,尽管有的地方会执行不力,但通过这些政策、法规来推进环境保护的工作,显然是最有效的做法我也听说到绿色和平组织其实也是在很多国家做着政策公关的工作。
但另一个感觉是,作为普通人中的大多数,其实对环境保护非常地陌生,除了环境污染事故有主流的媒体公开报道外,其它好象就只是知道少用一次性木筷子、要用可降解饭盒、用完的电池不能乱扔,再者,就是每年一次的“植树节”,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全民性活动。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了解太少,再换句话说,无论是政府还是能力有限的民间环保组织,对广大民众的宣传都严重滞后着。
在网络和传媒爆炸的今天,可利用的形式不少,但是丰富的形式该承载怎样的内容呢。从绿色和平这次“保护天堂雨林”的项目看,他们有宣传品,有网站,有志愿者去天堂雨林的地面活动,有固定场所,也有民众可以参与的网络签名。但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非常想了解的是——雨林究竟会和我或者人类发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而在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区域需要保护。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相关性和本地化的问题。我觉得要解决这两点,相关的内容才可以在大众之中更广泛地传播。
回到最初所说的四合院问题,其实我是想说,如果成本上差不多,是不是把这个体验中心放到某个人流更密集的地方更好。当然如果能通过互联网或着手机的通道提供更多的信息及互动,就更好了——这个也不只是环保组织的问题,还会牵涉到有影响力的网站及运营商的执行层的人员是否有责任感的问题。
P.S
昨天去一个北京移动的主营业厅,人很多,有一个固定的柜台在向用户介绍最新的换手机的活动。而在柜台的侧后方,对于整个营业厅非常不显著的一个旮旯里,落着三个“绿箱子计划”的盒子。——这便是运营商需要去改进的地方,由运营商推动做一个环保的事情,是让人高兴的,但千万不要在媒体宣传造势完了以后,忘记了去实际的做个事情,换个角度讲,决策层是要关心计划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的。
我说,为什么非要选在四合院呢。
关于北京的四合院,我有这样几个联想。
一是曾经去过华为公司的一个数字家庭展示,是设在后海边上的一个四合院里,有几间屋子分别布置了家庭网络,还有一个茶室,负责人说,外国的客户过来,我们就邀请他们来这,一是喝茶,当然更重要的是看看华为在家庭网络或者个人通讯方面的一些成果。
第二是那么几家有名的饭馆或者酒吧,都设置在四合院里。营销的是个老北京的理念,价格自然也就不是很便宜。
第三个联想就是很多打理地很规整的四合院,大都院们紧闭,里边的哨兵不断透过小窗户,对外看,显然是重要人物的住所。
于是,我也就没明白,绿色和平组织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环保体验的场所设置在四合院里。是依靠四合院的这个打巧的概念盼望吸引更多的人来,还是别的什么。
对于环境保护,我是绝对的外行。因为此,其实也很想了解。我的感觉是,在中国,中央政府其实已经很注重环境保护,但更多的做法是通过政策、法规这些非常主流的手段来操作,尽管有的地方会执行不力,但通过这些政策、法规来推进环境保护的工作,显然是最有效的做法我也听说到绿色和平组织其实也是在很多国家做着政策公关的工作。
但另一个感觉是,作为普通人中的大多数,其实对环境保护非常地陌生,除了环境污染事故有主流的媒体公开报道外,其它好象就只是知道少用一次性木筷子、要用可降解饭盒、用完的电池不能乱扔,再者,就是每年一次的“植树节”,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全民性活动。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了解太少,再换句话说,无论是政府还是能力有限的民间环保组织,对广大民众的宣传都严重滞后着。
在网络和传媒爆炸的今天,可利用的形式不少,但是丰富的形式该承载怎样的内容呢。从绿色和平这次“保护天堂雨林”的项目看,他们有宣传品,有网站,有志愿者去天堂雨林的地面活动,有固定场所,也有民众可以参与的网络签名。但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非常想了解的是——雨林究竟会和我或者人类发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而在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区域需要保护。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相关性和本地化的问题。我觉得要解决这两点,相关的内容才可以在大众之中更广泛地传播。
回到最初所说的四合院问题,其实我是想说,如果成本上差不多,是不是把这个体验中心放到某个人流更密集的地方更好。当然如果能通过互联网或着手机的通道提供更多的信息及互动,就更好了——这个也不只是环保组织的问题,还会牵涉到有影响力的网站及运营商的执行层的人员是否有责任感的问题。
P.S
昨天去一个北京移动的主营业厅,人很多,有一个固定的柜台在向用户介绍最新的换手机的活动。而在柜台的侧后方,对于整个营业厅非常不显著的一个旮旯里,落着三个“绿箱子计划”的盒子。——这便是运营商需要去改进的地方,由运营商推动做一个环保的事情,是让人高兴的,但千万不要在媒体宣传造势完了以后,忘记了去实际的做个事情,换个角度讲,决策层是要关心计划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