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傅建勇http://photo.163.com/photos/daya511/8745473/187507144/)
有一天看到《走过北京边缘》的海报,在学校,一开始以为是个纪录片,细看是个摄影展,一个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大三学生的作品展。
一些在北京边缘地带生活的人们,拾荒者、建筑工人、孩子,可能我们都习惯这样的苦情戏,并不会为这样的题材所打动。所以一直没有去看。但是周末系里开会,为了不早到,我进去摄影展。
可能读完桑塔格的《论摄影》也不知道怎样写摄影评论,何况那书一直就放在那里没有看。我确实不知怎样形容看展览的感觉:我看到人,一些文字说着他们的身世或经历,手的特写,等等,已经被触动。大概说的是,我们在城里住着,这个城市在不断变得越来越庞大,有那么一些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为这个逐渐变大的城市劳作;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很可怜,因为他们的工作相当辛苦,但是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生路;一些苦乐立即绞合在一起,生活的原色就出来了。有几分温情的感觉噻。
直到看到那组高楼的照片时,才突然觉得被一只闷拳头敲了一下。有一张仰拍的高楼之顶,站在那张照片前面有些眩晕,才觉得前面的人们的生活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幸。又有关于仰视高楼的旧故事冒出来,旧日子、老朋友。
之后去和作者聊天——因为有了问题,所以去质问他:为什么不把高楼的那一组收到他的小册子里。于是聊上,是个很低调的男生,让人感觉很舒服。到后来他说:其实自己很不懂交际,这次展览也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开的;其实不认识很多人,好像在学校里一个女生都不认识,只有哥们儿若干为伴。我也是个不吝惜对别人夸奖的人,遂答:我以前看过在学校的很多展,这是头一回我想和作者交流。
我想他倒是个很适合用影像与人相交的人啦。
-------
这里又要说Ted,不停地催我写文章,我说人都快死了,不写。他说,就当放松嘛。感谢他提醒我从书写中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