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辞旧迎新是没有争议的  by leeforce

(2006-03-16 11:58:05)
分类: 文化·阅读·电影C.R.M
辞旧迎新是没有争议的
 从韩白之战说开去
 
 
By Leeforce
 
 
最近,互联网上有两个人“比较烦”。一个是老导演陈凯歌,一个是老作家白烨。有趣的是他们都出生在1952年。前者被70年代出生的胡戈用“馒头”视频狠狠地恶搞了一把,后者被80年代出生的韩寒骂了个体无完肤,连老底都被揭了出来。新旧两代人的冲突,在网络这个开放透明的环境下,鲜明地得以呈现。
 
对于这些事件,我觉得首先最突出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很明显,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媒介环境中,我们的老前辈们已经无力再掌控他们的话语权。在过去的岁月里,老前辈们在纸媒介上有着最权威的影响力,控制着舆论最终的话语权。所以当韩寒以《三重门》出道的时候,是被舆论当成一个另类的存在而受到很多批判。那时的80后虽然是文化上的先锋,但在社会的大环境里仍然是一个弱势群体。但是今天环境变了。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看到话语权出现了转移。根据CNNIC的年度报告显示,网民中25岁以下的80、90年代生人占据了51.7%,25至35岁的70年代生人占据了29.1%,像陈凯歌、白烨这样的50年代生人仅占2.9%。互联网的规则可以说是“得人气者得话语权”,所以老前辈们沦为网上的弱势群体根本就是不足为奇的事情。
 
还有就是观念上的问题。老一辈们成长于信息与知识极度匮乏的年代,那个时期想要摆弄文字、玩玩艺术或者搞点研究需要面对很高的门槛,文艺于是成了少数人的玩具。而这一部分少数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很自然地发展出了“圈子”的概念,所谓的文坛、影坛等概念由此而生。然而在互联网高度繁荣的今天,一切的信息与知识几乎都是免费的自由的,没有任何门槛。于是什么所谓的文坛影坛这些“圈子”的仿佛神圣的遮羞布被鼠标的指针一击即溃,所以胡戈才会认为《无极》无非就是一场“关于馒头的血案”,所以韩寒才会认为文坛“就是个屁”。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的年轻人是高度自我中心的个性张扬的一代,倡导“一切皆有可能”“我的地盘我做主”“想唱就唱”,传统的圈子概念就更加变成了皇帝的新装——如果所谓的圈子不是屁,那它又是什么?
 
当然,70年代和80年代生人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从胡戈和韩寒的做法上可以看出:胡戈面对陈凯歌的起诉显得相对很保守,而韩寒丝毫不惧白烨咄咄逼人的攻势,硬是揭了白烨的老底,把他骂得体无完肤至关闭博客再鞭尸,好不痛快。这就是区别。与80年代生人相比,70年代生人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虽然有强烈的革新意识,但常常迷茫,有时愤怒,最终还是趋于保守。而80年代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环境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更能接受、创造和坚持新事物,并在一切革新的路上采取进攻性的态度。有趣的是,近些年在华语流行乐坛独显风骚的周杰伦同学恰恰是在1979年出生,成为引领70后和80后时尚潮流的旗帜人物。
 
再看看新浪博客的排名。第一名老徐是70年代出生,其实代表了当下的社会主流;第二名韩寒是80后,其实代表了当下已经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随着我们这一批80后逐渐走上台面,开始工作、纳税、发出更多声音,我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有趣的颠覆、碰撞或变化。而且并不光是文艺方面,在其他诸如技术、商业等领域也是一样。比如最新一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赫然采用了“生于80年代”的标题,介绍了近期商界异军突起的新一代生力军,他们绝对有着能“让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实力和潜力。
 
至于最近网上炒得最火的韩寒对白烨的“辞旧迎新”之战,我认为不过是当前新旧交替的大趋势的一个侧面。仔细留心一下身边,你会发现年轻的新一代正在全面地抢占社会的主流位置:80后的姚明打入了美国的NBA;80后的刘翔开始为全球通的“我能”品牌代言;80后的超级女生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话题……新一代已经崛起,并正在改写全部的规则。新的战胜老的,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是不应该存在什么争议的。比如新旧交替。比如辞旧迎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