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阅读·电影C.R.M |
(1)
在路上,是一个和跳的状态。
垮掉的一代或者阿甘正传,要不就是北大登山队,王石,前几年的余秋雨,在么就是飞来飞去的艺人或者企业高管。
这些人,是真的在路上。要不有钱有闲,要不没钱有闲,要不有钱没闲。
(2)
之于更多的大多数人,或者说主流——没钱没闲——在路上只能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elisa就说她在从女孩到女人的路上,我们之中随便的谁都可以说在自己事业的路上,发展的路上,盼望着结婚、出国、多挣钱的路上。
这些个“在路上”,显得就没有那么有意思了,因为差不多人人都可以说,自己在路上。
(3)
“喂,到哪了?”——“快了,在路上”
这个在路上就更具体了。
(4)
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这是写在雕光名片上的话。意思就是说,来雕光吧,就连你正在到雕光的路上,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我晕~~
雕光着实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北理工的拥挤热闹,还是同文馆可以看的见城市铁路的窗,要么是香山的后院,再者就是那个名字很好的丽都。
比起Starbucks,他更丰富些。去雕光,也许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件自我满足的事情。对谈生意的人而言,这个地方稍微不商业些。
比起Starbucks,他更丰富些。去雕光,也许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件自我满足的事情。对谈生意的人而言,这个地方稍微不商业些。
其实咖啡馆本应该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场所了,去上海的时候,看到张爱玲以前住过的公寓,原本想楼下该开间咖啡馆的,结果没有,让人大失所望。在我心里,老友记中的那间咖啡馆(是咖啡馆吧?)才是一个真的咖啡馆,简单的朴素,于之相比,starbucks是快餐,而雕光就有点伪善。
在路上,等我老了也开间像老友记中的那间咖啡馆,然后别人问我“喂,到哪了?”
我就说,这次我真的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了。(肉麻吧)不过一定要老了再开,要是三四十岁
我就说,这次我真的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了。(肉麻吧)不过一定要老了再开,要是三四十岁
就开,那咖啡馆要不更快餐,要不就更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