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孩儿遇见灵和德国的中国小姐
生活总是在延续的,是在路上的延续。比如说我们北游记上一期的主题是终结,这一期的主题就是在奔往终结的路上。
我的生活呢?小学的时候,我在武汉市汉阳区内的路上,为上一个重点小学而反复奔波;中学,我又在武汉三镇通往武昌区的路上反复奔波,在重点中学接受优秀教育,在不同地方补习功课;中学毕业后,我则通往了北京的路;在这条在北京的大学路上,我又不停的寻找出国的路。不过大概大家都知道不管女人还是女孩儿都经常废话太多,实在难入正题。在找到出国的路了之后,我才开始真正的寻找自己的道路。在还未成长为一个标准女人的生活时,我还在通往标准女人的路上吧。
女孩的标志是害羞,不够明白事理,也就不够自信,虽然为一点小事情就会笑得天花乱坠。女人们大多看透事态炎凉,深刻理解该如何为人处世,处处表现得恰到好处。不过我还是深刻的知道一般人都对柏林小姐都有着更为强烈的好奇心理,不会理会我对女孩女人的任何肤浅的评论。包括我在柏林最好的外国朋友灵。
灵是越南人,是一个还在上大三的有着良好家教的越南帅小伙子。他一笑就会很灿烂的露出牙齿,这样的笑容在国外更常见,并没有经历亚洲教育的严格塑造。而是从小就跟随做外交官的父亲在德国生活,后来东德不存在了,父亲回去了,留下了他在这里无限丰富的成长起来。但是,这些亚洲的游子们都心系着自己的祖国,希望着有一天能够报孝祖国,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国外,亚洲人民还是一家,虽然据他说以前并没有对接触到的中国人有什么很好的印象,因为中国人经常比较冷漠,而且毕竟历史上,中越发生过很多战争。关于中国留学生较冷漠的感觉,我也是很理解的,学校里很多外国人都会有同样的评论说我们很少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无意评论与比较,只是做为平常聊天,而且仅限于我们学校,或者仅限于我在柏林看到的情况。在柏林看到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比较害羞内敛,加上口语差,不那么容易的很快就和外国人打成一片。但是我也是一个见到阳光就灿烂的女孩儿,在柏林的第一个周末下午,坐在充满阳光的柏林河畔,我和灵看着牵着狗来去的欧洲妇女和妇男们,我突然大笑,“你看,狗如其人,每个狗的姿态,发型,服饰都和主人一模一样!”他也很兴奋的说:“是啊,我知道,这事情太好笑了,俗话说,男人女人生活在一起,夫妻两个人会越来越相像,那么男人女人和狗一家人在一起,都会越来越相像的。”这样的文化认同感,只有在亚洲人之间才能出现。我们语言表达的都很浅显,但是开怀大笑得无与伦比,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是在自嘲式的偷笑我们不能对着一个德国人说:“你怎么和你的狗一样啊?”。我明白了原来语言不妨碍交流,在觉得想笑的时候,一起笑就是了。灵有女朋友,我当时似乎也有着男友,或者是属于不愿谈恋爱的类型。于是乎我们成为了很好很好的朋友。也美其名曰,为着中越的友好。
灵有时候为表示友好,会小孩子一样嚷嚷着要学习中文,但是不要我教给他,说是这样学好就可以写给我看。一天,他告诉我他碰到了一个北京的女孩儿,叫陈清梁,教他写了一些汉字。我下课后,在转角的咖啡机那里,碰到一个秀气的中国女孩儿,或者应该叫做美丽女人。刚到柏林的我,仍然还处在碰到中国人就会兴奋的状态下。那个咖啡机其实坏了,我正寻思着她懂不懂用咖啡机,需不需要帮忙。才发现她原来德文很好。于是照例查户口式的提出我的三个问题:“你从哪里来啊?”——“北京。”
“我也是,来这里多长时间了?”
——“小时候就和父母来了,我在这边十几年了。”
“啊,哦,那你男朋友在这边?”
——“嗯。”她就问我,你是不是认识一个越南男生,刚才那个男生说他要学中文写给一个北京来的中国女孩儿?我说是啊就是我,我说你也就是那个叫陈清梁的女孩。她又告诉我她刚刚上大一,今天第一次到学校。我说:“你多大啊,怎么才上大一,又怎么才来报道?”她只是简单的笑笑,说有些其它的事情,正琢磨着怎么给我解释。我觉得这么问的实在不好,不要她解释了,说很高兴认识她。在国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给我感觉,这女孩儿虽然秀气,但是还是很有北京女孩子的热情的。我怎么想到原来我碰到的是柏林的中国小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