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Life |
今天的《早春》讲的是,诗歌,1980年代的诗歌。
若不是看了今天的这期节目,我一直以为舒婷是一位台湾的姐姐,其实那时候的舒婷在插队后在厦门的一间灯泡厂做工人。
若不是看了今天的节目,我一直以为“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是冯晓刚编出来让葛尤念的,其实那是诗人顾城在半夜起来的时候用铅笔涂在墙上的字句
若不是看了今天的节目,我不会想象,那时候的《诗刊》,每期可以发行54万册。若不是看了今天的节目,我不会想象,狂热的诗歌朗诵会上,观众会上台亲吻诗人的双脚。
若不是看了今天的节目,我不会知道北岛会把自己油印的《今天》张贴在虎坊桥《诗刊》社的墙外就像我们今天到处宣扬自己的BLOG一样,若不是看了今天的节目,我不会知道那1980年代,会有上百个诗歌流派起着诸如“三脚猫”、“超低空飞行”这样奇怪的名字就像今天的地下乐队一样。
我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我知道1980年代诗歌的流行不可能简单地用三言两语就能够概括,我知道今天李宇春的流行我们两个词就可以概括“平民英雄”、“帅气女生”。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啊?我却并不关心。
海子写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被很多人拿来作为自己文章或者BLOG的注脚,天知道天上有灵的海子会如何想。
1980年代,当然是充满着诗歌的,在如今已经不惑半百当时还是文学青年的人们的心中。
过去的便让它过去吧,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记号,而每个时代的记号却又是丰富多彩的,不知道今后的几期节目还会讲什么,老崔的音乐一定是要说的,但我不知道会不会讲85年时已经进入不惑的老柳(柳传志),讲他那时候带领着一群工程师们创业的梦想。
那也是1980年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