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阴阳怪气与浩然正气

(2008-07-27 10:03:37)
标签:

杂谈

 阴阳怪气与浩然正气  

     来南京前,一个朋友阴阳怪气的言道:“南京这地方阴气重,随走一步脚下都是死人。”说的无非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屠杀,再往前追述死死杀杀的事件更不少。

 

     可我不爱听,虽然我与南京还没啥瓜葛,但我当与那些逝去的生灵有些瓜葛,他们或就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受过苦难的同类,是我们抗争过的先辈。我相信,在南京,脚下无鬼,而是灵魂。

 

    我的住处离雨花台不远,抽空散步都能散过去,遇到星期一门票也不要,于是某个星期一就散了过去。葱郁的树木罩着小山包,这样的葱郁南京不只一处,如今知了的嘶嚎代替了往昔壮士的呐喊,可如你不经意见蹩到一角,就能看见零星几座墓碑,仔细看墓碑背面镌刻的烈士生平,几乎都是些刚满二十岁的孩子。烈士两字与他们的年岁搭配,显得压抑而无奈。

    他们因理想而死。可理想,在他们死的那时刻,恐怕还有点模糊,让人觉得他们死的仓促、潦草。但从另外一面来看,他们的生命又何其干净、热烈,“浩然正气”四个字最适合形容这些干净、热烈的生命。

 

     最近偶然看了一个连续剧,名叫《红日》,也是浩然正气的感觉。但无论如何看,都觉得有些阴阳怪气。

     某军抢占某军的城池,一方小米步枪打得另一方龟缩在堡垒后无力还击,龟缩的这方就举了白旗,按照基本的战略步骤,该是“举白旗、丢枪、出堡垒举手”三步才对,但正义的这方却充满了一种对正义的膜拜,盯着小白旗就走了上去,没成想对方手指头还没离开扳机,一梭子弹就把过来的正义给撩倒了,原来是诈降。

     “正义”倒地的身躯确实浩然的很,但如果此事当真,倒最该反省下自己的战术幼稚症。所以,这么演绎“正义”两字,就未免显得阴阳怪气了。

 

    这种电视剧你看上一两集,就会觉得回到了四十年前,但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 都是中国人,差距咋那么大呢”。

     一方总是坦荡爽快,一方总是猥琐怯懦,不象一个人种。如果这样的人性定位成立,那么两党的战争真不足以打上几年。

     我倒觉得这位编剧应该到南京住住,也许能抛开门派、党派的成见来思考下战争的实质,来体会下中国人共有的品性。当然,这位编剧恐怕来了只会喜欢上吃板鸭,或者说不喜欢南京板鸭的编剧就拿不到编剧执照。

 

     近几年,我们要发展中日友好。所以抗日电视剧里总有几个浩然正气的日本人,最起码日本军官长的比较帅了、说话比较有内涵了。但看这种电视剧,我也觉得有点阴阳怪气。

    我奶奶是1904年生的人,她赶上了华北平原的抗日战争,但她从没见过日本兵,因为一听说日本人要来,我奶奶她们姑娘媳妇就脸上抹锅底灰,整宿的躲到草剁里。我奶奶对我说:“不能遇见日本人,一遇见就倒霉,他们不是人。”

    我觉得我奶奶的态度很好,一点也不阴阳怪气,她虽没亲眼见过日本军人,但她还原了它们的原貌。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能还原这些人的原貌。而那种日本军官帅起来的电视剧并不是在还原历史,而是在意淫。

 

    从我对待某军的态度来看,有点反动。

    可从我对待日本人的态度来看,其实又不反动。

    我只是比较讨厌阴阳怪气而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千万别打扮成阴阳怪气的风格,那么这姑娘就十足是个跳大神的婆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