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 “ 小 事 化 大 ”

(2007-11-12 13:46:23)
标签:

随笔/感悟

谈 <wbr>“ <wbr>小 <wbr>事 <wbr>化 <wbr>大 <wbr>” 
 

 

     周末冷不丁看电视,看见一个关于“少林禅宗音乐大典”的谈话节目,谭盾、杨澜、许戈辉等高人相谈甚欢。只是他们身后恢宏奢华的舞台背景,让人毋宁相信这几位庄重的名人是在做一场商业脱口秀,虽脸上表情堂堂的,打着拯救传统、宣扬佛法的大旗。

 

    交谈中,许某人感叹道:“整台音乐大典看下来,只觉得最高深的应是那五个在舞台中静心打坐的高僧。”其他人则随声附和,并举出了“达摩九年面壁坐禅”的例子,更是说了些“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句子,在座各人皆有些大彻大悟的快感。

   本来话题已经圆满,偏偏此时组织大典的那位老板言道:“其实那五个打坐的并不是少林寺的和尚,而是我们招聘的农民。”

    此一句,可谓大煞风景。原本几位嘉宾搭建的文化高台迅速垮塌,只得“呵呵”两声敷衍过去。

 

    我喜欢这个二楞子一样的老板,他有口无心,活生生把穿着佛衣的“圣明”脱得精光,代那几个坐禅的农夫说出了“我其实是个演员”的豪言壮语,还了这商业演出的本色。只是不知道,河南的有关文化部门会否处理这位老板,给戴上“言语不周,降低格调”的帽子。

 

    

    上面这事都说明很多人有“小事化大”的毛病。这些人通常以此为业,不得不如此。我又有点误谈国事的嫌疑,那就还说说男欢女爱。

 

     有个姑娘和男友分手之后,断定男友将会毕生对她牵肠挂肚,甚至毕生也不会婚娶,以资纪念与她的这段恋情。姑娘说此话的时候,正值与另一人将婚,声音中带着难舍的悲情、眼里却放着灼灼之光;这边哀叹“旧爱还是最美”,那边却是“明天我要做别人的新娘”。

    己所不欲、勿施他人。你这边委作他人妇了,却以为前男友能够守下忠贞牌坊。这就是犯了“小事化大”的毛病。我们都谈过几场恋爱,分手后数年恐怕还带着前男友送的项链,不是纪念,而是不想糟蹋钱。

    当然,因为关于前男友终身不娶的这个信念,还是足以这姑娘满足一生的。人生总要有个念想。这些人不把“小事化大”当职业,可也要依靠“小事化大”来得以内心丰盈安生。

 

 

    “小事化大”不仅仅是妖言惑众、自欺欺人,有时候也能葬送一个人的前程。

 

    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女同桌学习极差,上课也爱做小动作。某节语文课,又犯了东张西望的毛病,在凳子上屁股辗转反侧、一刻不安宁。尊敬的男性语文老师见状,放声说:“XXX,你老母鸡正抱窝啊?”

   全班立刻哄堂大笑,那十三岁的女孩也面红耳赤。至此,XXX同学就有了“母鸡”的绰号,之后就有点自暴自弃,初中毕业便跟一个祖辈卖烧饼的小混混同居,很快生了个孩子。等我读高中,就常看见她怀里抱着娃儿在墙角晒太阳,果真一副“母鸡”的架势。

     我的语文老师就属于“小事化大”,有点像文革时期的乱扣帽子。其实他大可以收敛他那敏捷的才思,说些“x同学,专心听讲”之类没有创意的话,虽然我可能不会记得这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师,但那女孩的前程可能也不至于急转直下。

 

     可见身边总有些人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抬高和贬低起人都爱用夸张手法,最爱的就是扣帽子。比如近来流行的《色戒》,就先后给张爱玲扣上了“同情汉奸”、给王佳之扣上了“一枚戒指葬送革命”的帽子。

     

    这种“凡事高几分”的浮夸作风倒真显得挺高深,但不知自己也只是“穿着袈裟坐禅、脱了袈裟挣钱”的农民演员。

 

——

因为有人约稿,所以我写这篇也有点小题大做的嫌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