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游古都西安,时间不觉已过两月。然当时与友人张君夜探兴庆宫沉香亭的场景,至今犹历历在目、萦绕不散。古都西安,也就是秦汉唐等时期的中国首都——长安,现位于该市东南的兴庆宫公园,是西安当今最大的旅游休闲公园。可谁又能想到,近一千三百年前,这里却是盛唐时期的皇宫御苑。据史料记载,当年长安最重要的宫阙有三处,即:大明宫、华清宫和兴庆宫。其中的大明宫已消无踪影;华清宫倒是旧景依稀今尚在;而这兴庆宫虽历经变迁,却还有遗迹可供今人聊发些许的思古之幽情。
在那个仲夏日的夜晚,我们从市中心的钟楼出行往东,沿兴庆路南行不远就到了最近的公园北门。甫入园内,只见仿古路灯几盏,投下几束暗黄的光影,远处依旧是茫茫黑夜。这些都与大雁塔夜广场、大唐芙蓉园的灯火辉煌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可见这里并不为有关部门所重视。不过,想想也是啊:十三朝古都,遍地是古迹。据说市里的地铁施工,随时都会出土文物;新建高楼工地,如果挖到有价值的墓葬,那按规定须停工的房产商可就亏大喽。如此,当地人也确实无需对一个遗址公园太感兴趣了。然而,这对一个从沿海城市远道赶来的游客而言,我迫切需要尽可能地与沉睡的历史载体,来一番亲密的接触!
至于为何对兴庆宫如此感兴趣?则是源于我心中深藏的一个唐诗轶闻。二十几年前曾经迷恋唐诗宋词,虽无果而终,却也算知晓了一些唐诗中的名人名句。其中李白写的三首《清平调》正出自于此,不妨转录共赏:“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呵呵,一身傲气的诗仙狂人,在此似有谄媚之嫌,但读来毕竟可给人以品诗的愉悦哦。
行笔至此,续说追梦。“沉香亭北倚栏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里的倚栏而咏者当是青莲居士;只是他借牡丹花而在赞美谁的容颜呢?那无疑是花容月貌惊艳、衣裳飘逸如云的杨玉环了。噢,需要交代一下背景情况:唐玄宗当年初宠杨美人时,她的身份刚从儿媳变为太真道士,自然是不能进宫的了。由此,李隆基儿时住过的兴庆宫就成了两人的安乐窝,这里也转为了那个时期的朝政中心。相传当年宫中牡丹花开,顿现一片姹紫嫣红、花香四溢的盛景,李、杨二位在这沉香亭里赏花时,为了助兴而命人招来了翰林学士李白赋诗,于是有了让唐明皇逸兴勃发的文字、也有了太真为太白敬酒和磨墨的逸事(后人曾有杨妃与诗仙在沉香亭夜间幽会的说辞,也算是事出有因了。);而李白借酒唤高力士为其脱靴的醉举,就发生在此时的沉香亭。
沧海桑田、时光飞逝,当我将思绪从千年之前切回,静静地伫立在夜色中的沉香亭前,只见这里:雕栏玉砌犹在,却没有曾经的灯红酒绿、也没有我拍摄需要的泛光照明,倒是近在咫尺的围栏壁刻,可以佐证当年的往事。一幅画面上的文字为李白当年所写:“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而另一面刻的却是五十年后,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此事的名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唉,吟诗看景思故、顿觉灰飞烟灭,由此心生感慨:悠悠岁月可以磨灭人间的欢歌,留下的只有承载历史的萧瑟遗迹。而身为后人的我,有幸借助青莲居士的粉色诗句,完成了在西安的追梦之旅;兴庆宫沉香亭——真是不虚此行!在下因难得与诗仙和诗王在此相会,也不免技痒,顺附庸风雅、留诗一首:
花前月下沉香亭,风花雪月欢乐行;
大唐雄踞长安城,江山美人盛世景。
繁华如梦一世名,盛唐不再人无影;
温柔缱绻终有尽,悲欢宠辱世间情!
浩友玉汝和诗:
繁华一世沉香亭,恍若浮游烟霞行;
盛世前朝长安城,江山美人昔日景。
如梦尘缘生前名,春秋千古荒冢影;
飞花月下终也尽,梅雪迎风天地情。
烟雨江南赠诗:
长安追梦沉香亭,酝酿两月始见影;
宫阙依稀香魂散,幸有诗文慰我情。
神游大唐沉香亭,簌簌仙子飞鸿影;
曼妙烟雨魂梦萦,微风芙蓉亘古情。
蓬莱仙客跟帖:
沉香亭上赏芳情,妃子牡丹共媚馨。
漫射华光群玉灿,栏杆云色梦长生。













从兴庆宫北门入,经东门附近的沉香亭,出南门隔咸宁西路,正对门的即是我国著名学府——西安交通大学。如此的两大名园相望,也算是古今对话成一景了,借此一并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