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2015-07-24 10:43:58)
标签:

甘肃礼县

秦人先祖

文物回归

历史

图片

分类: 【历史回望】探寻发现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备注:本文图片由一波拍摄于甘肃省博物馆《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漫漫追索路

 

 记者 赵汇  

 

  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7月20日,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在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另据了解,礼县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报告中显示,已知有81件文物流失在外,部分藏于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馆或个人的手中。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从法国回归的礼县大堡子山文物《鸷鸟形金饰片.春秋》(局部)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从法国回归的礼县大堡子山文物(局部)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璀璨夺目的早期秦文化  

 

  璀璨夺目的早期秦文化,有文物作证。

  距离大堡子山遗址13公里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中,秦人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带着自己对秦人的臆想在此等候。当大门打开时,各种展示出的器物令人惊叹叫绝。

   比如,出土于礼县圆顶山秦贵族墓,春秋时期的盛酒器——蟠虺纹方壶。通高52.8厘米,宽46厘米。盘式盖,大圈顶式捉手,盖下部微鼓,周边四面饰4只对称的长尾立兽,兽首向下。器深子口,外敞,长颈,束腰。高厚圈足内聚,前后两侧各附两卧虎为支足。颈部左右两侧出兽首耳套璧形环,兽首上附镂空的凤首,盖顶、盖沿、璧形套环、器腹均饰蟠虺纹,颈饰波带纹。全器在不同部位共附饰鸟、虎等动物18只……   

  又比如,春秋中晚期的蟠虺纹扁圆盉。这个通高不过32厘米,宽35厘米的器物上竟饰有各类动物共计32只。有圆雕,有浮雕,有镂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生动活泼,配置协调,再衬以繁密细致的蟠虺纹,充分展现了春秋时期青铜器华丽瑰异的纹饰风格。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蟠虺纹青铜车形器(春秋.礼县博物馆藏)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2015年7月23日,特展展厅里一位女孩在仔细观看文物。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铜虎(春秋.礼县博物馆藏)

 

 

  但更让人震撼的是一帧照片——日本MIHO博物馆馆藏的一对金虎。两只金虎正是从礼县大堡子山流失的。照片中两只猛虎伏卧侧视,腰条细缩,前身后臀高高隆起,形成波浪起伏,随时准备跃起扑向敢于来犯者的动态。但它们至今仍困于画中,在异国等待归来……如果单将这对金虎视作独立成件的鉴赏品,就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镈,是一种乐器,它的形状接近于钟,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当年,在大堡子山遗址“祭祀坑”中与秦子镈同出的,还有3只铜虎,纹饰鲜明,制作精美。三虎与三镈相配,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含义。虎形象和鸷鸟形象一样,在秦国贵族葬丧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秦子镈(春秋.礼县博物馆藏)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对凤鸟双耳铜方壶(春秋.礼县博物馆藏)



 

  大堡子山81件文物流失海外  

 

  流失的文物不止于此。1994年,历史学家李学勤、艾兰在美国纽约发现一对青铜壶,铭文为“秦公作铸鐏壶”,研究认为该壶出自礼县大堡子山被盗墓葬,器主为秦国国君。

  同年,考古学家韩伟在法国巴黎见到一批秦早期文物,包括金虎1对、鸷鸟形金饰片4对8件、小型金饰片30余件。经考证,金箔饰片出自大堡子山被盗大墓,墓主为秦仲和庄公。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亦发现32件秦国金饰片,包括鸷鸟形金饰片4件、小型金箔片28件。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法国吉美博物馆原藏金饰片及流散于海外的“秦公”青铜器应出自大堡子山被盗大墓。

  2006年对大堡子山遗址的科学发掘,特别是“秦子乐器坑”的发现,进一步从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证实:流失海外的“秦公”“秦子”等文物均出自大堡子山被盗大墓。

  礼县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报告显示,已知有81件文物流失在外,部分藏于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馆或个人的手中。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我省严厉打击盗墓活动  

 

 

  文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厚度。

  1993年,甘肃省文物局得知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掘的消息后,立即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调查。6月,甘肃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保护文物的职责,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加强文物管护工作。一批盗掘、走私文物的案件相继侦破,许多铤而走险的文物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大规模盗墓活动基本被遏止。   为避免盗墓悲剧再次上演,礼县专门成立文物局,建立了三级文物管护网络,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对全县野外文物遗存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摸底建档,并组织编制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规划》。

  2011年,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项目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

  就在今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了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环境整治工程立项。这一工程估算投资1.78亿元。   

 

文物追缴助力先秦文明重现于世  

 

 

  祖宗的遗留在海外漂泊,是人心头难解的结。

  对于流落在国内的文物,我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追缴。礼县公安局分别于1996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五次移交给礼县博物馆共计480余件(套)文物,包括一级文物9件(套)、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13件(套)。2011年,又移交文物124件。

  甘肃省博物馆也先后接收了公安部门移交的大堡子山被盗掘文物。这些文物多次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展览中,向观众讲述着先秦文明的辉煌,也在倾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

  在相关国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一些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也回归祖国怀抱。2009年,美国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所藏的6件秦国早期青铜器捐赠给中国,包括秦公鼎3件、秦公簋2件(均有铭文)、秦式鍑1件。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郭炎将自境外征集的2件鸷鸟形金饰片、1组小型金饰片捐赠给国家。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中法专家组为文物鉴定“DNA”  

 

 

  “如今,文物追索工作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流失文物的回归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外交谈判、商业回购和捐赠4种方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

   近两年,流失文物返还不乏其例,除了美国以外,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归还他国流失文物的行为也屡见报端,国际返还走私文物掀起了小高潮。这一次,法国向中国无偿归还32件秦国金饰片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成为了我国通过官方途径依靠两国友谊达成共识的成功案例。

   接洽之初,国家文物局向法国文物和文化部门致函,法国反应积极。2010年,国家文物局向法国政府提出促成文物返还,后者给予积极回应。2014年,国家文物局再次明确向法国方面提出希望促成文物回归。此次,法国和中国组成了联合专家组,实地前往大堡子山搜集证据和调研。在做过金属成分相关分析后确定,收藏在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金器确是从大堡子山流失出去的。

   确定之后,归还又成为问题。根据法国相关规定,国有财产是不可转让的。法国政府决定,将收藏吉美的金饰品退还给捐赠人,由捐赠人将4件金饰片通过中国驻法大使馆无偿归还给中国。与此同时,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也将另外28件金饰品直接送到国家文物局。最终,经过中法两国政府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阔别家乡20多年的珍贵文物将于7月20日回归祖国。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2015年7月23日上午,特展展厅里观众爆满。

 

 

   相关新闻  大堡子山遗址发现迄今最早秦人宗族墓葬

 

  中国甘肃网7月20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赵汇) 7月19日,记者从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礼县大堡子山项目队了解到,秦西垂陵园发现迄今年代最早的秦人宗族墓葬。当中发掘出土20件西周晚期陶器,这是继2006年“秦编钟”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系秦开国国君秦襄公或其子文公夫妇陵墓,是秦国第一大陵园——秦西垂陵园,200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遗址“秦编钟”考古发现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由国家文物局审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技术人员于近日再次在这里进行新一轮发掘,其中发掘出了两处墓葬,有一处出土20件陶器,被考古专家鉴定为西周晚期文物。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礼县大堡子山项目领队候红伟介绍,项目队刚刚发掘完毕的一座东西向墓葬,是目前在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秦人宗族墓葬。据称,该墓葬上部厚达4米的垫土,墓葬深约6.5米。墓南部有一壁龛,龛内有一殉人。墓主佩戴耳珏、腰部有一玛瑙珠,但其骨架腐朽严重已辨识不清。其葬式为直肢葬,这一葬式在秦人中属于嬴姓宗族。在其墓中虽未发现铜器,但棺椁之间有多达20件的陶器,时代判断为西周晚期。这是目前在大堡子山遗址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秦人宗族墓葬。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喇叭口双鋬壶(春秋.甘肃省考古所藏)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32件先秦文物从法国回归故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