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历史馆 感受富甲天下的江南


标签: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历史文化一波图文 |
分类: 【历史回望】探寻发现 |
此次南京之行最重要的拜访地南京博物院,作为“压轴戏”最后出场。看过国博、陕博和甘博这些长江以北地区的博物馆,再看南博开始有些不习惯,比如说这件镇馆之宝是一件清代的旋转瓷瓶,而且单独放在偌大的一个“馆中馆”里,“壕”气十足,按照这种陈展思路那甘博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和它身后的铜车马仪仗队共计99件与其他汉代的4件国宝级文物同处一个展厅,真是太憋屈它们了。
从南京回来后正好看到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的一篇访谈录,他说到:“甘肃博物馆有天然的优势,不是因为馆藏大小,也不是因为展览做得怎么样,而是因为藏品,在博物馆收藏的历史、科学、艺术的价值角度来讲,我们的优势超过了很多博物馆,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中国所有行业标志里有两件是我们的藏品——东汉“铜奔马”和魏晋“驿使图”画砖,被作为中国旅游和中国邮政的标志。”“甘肃博物馆不像南京博物院,以自己的皇家风范和文物作为自己的特点;也不像上海博物馆,作为纯艺术的博物馆,展示中华民族最精美的、最典型的艺术珍品。地处偏远、蛮荒之地的甘肃博物馆一定要扬长避短,恰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精髓都在甘肃博物馆,我要“扬长”就要扬这方面的长。要展示明清文化我们根本不行,远不及江南,所以说这一块让上海博物馆去做,让南京博物院去做,最后的结果就是全国各省的博物馆都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形成我们国家的一盘棋,一味地模仿和复制实际上是一种失败的状态,所以甘肃博物馆是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的。”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西周的青铜马冠
△战国早期的原始青瓷悬铃(中)
△硬陶甬钟、原始青瓷磬、硬陶句鑃等(战国早期)
△青铜车马(战国晚期)
△青铜卧鹿(战国晚期)
△金缕玉衣(西汉)
△银缕玉衣(东汉)
△漆器(西汉)
△鎏金银铜虎等(西汉)
△富有生活气息的一组陶器(西汉、东汉、南朝),左下图是青釉狗圈(西晋)
△三彩骆驼(唐)
△三彩陶双鱼瓶(唐)
△一组陶俑(唐),中间那位女士的装扮好时髦。她戴的锥帽在今天看起来依然很时尚,遮阳效果一定很好。
△人首鱼身陶俑(南唐)
△孩子们在宋代南京城廓的地图上玩耍
△元代瓷器
△钧窑大瓷盘(元)
△元代的金器
△元代的白釉镂空瓷器
△白釉“赏赐”铭瓷梅瓶(明.洪武 . 1368-1398)
△富甲天下--清代王翚《康熙南巡图卷》第九卷(局部)
△清代民居
△青花釉里红水中八事纹盘(清.顺治.1644-1661)
△泥塑戏剧人物(清末)
△明清青白玉一组
△青花云龙纹扁瓶一组(明.永乐.1403-1424)
△南博历史馆大殿内的藻井(手机拍)
△2009年南博二期改扩建工程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采用悬吊顶升的技术将老大殿整体抬升三米,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