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那些逝去的.老杨的小院


标签:
兰州九洲台老杨家的小院一波图文杂谈 |
分类: 【蹄爪留痕】运动健身 |
老杨的小院两年来在一点点消失。今年5月份最后一次上九洲台的时候,老杨的小院已经彻底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座悬在山崖边的钢筋水泥楼房,在这湿陷性黄土地质的高山上建楼,让人看着心里发憷。
△从两座楼的夹缝中可以看到山下的市区和黄河。
老杨嘴里的好和我们所说的好,是截然不同的好,一时也无法给他解释清楚,对于一个在九洲台孤独地坚守了十三年的护林员来说,能住进遮风挡雨的钢筋水泥楼里,肯定是比他住在原来那个砖砌的、冬天要自己生炉子取暖做饭的屋子好多了。
不过无论环境怎么变化,老杨热爱生活、勤俭勤劳的品质一直没有变。原来那个小院就被老杨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除了种一些自己吃的蔬菜,老杨还在山上移种了来自家乡永登苦水的玫瑰花。现在施工,无法种菜种花了,他就把花种在花盆里。
△这是紫花苜蓿的种子
老杨说把苜蓿和山大王的种子浸泡处理好了,再找一块地种上。
这座楼里有个偌大的客厅,据说原来要装修成会所来着,可能与现在的形势不符,暂时由工作人员作办公室,还有一部分工人住在里面。
欣慰的是灶房大有改观,有了液化汽,不用再烧煤炉了。老杨的媳妇和女儿从老家来到山上,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老杨的媳妇给工地做饭,女儿在市区里打工。
老杨的媳妇说,女儿每天去市区上班,一下一上要爬两次山。山路偏僻,她每天得早早起床送女儿下山,傍晚又要下山在半道上接,等于一天上下四趟。“你们闲的没事还专门跑来爬山,我们都爬得够够的了!”老杨的媳妇如是说。
坐在这里透过窗户望去,对面山上的文庙清晰可见,是个观风景的好地方。刚坐下准备喝口水,一辆摩托车径直开了进来,下来一个好像头头脑脑的人物,狐疑地看着我们手里的相机,问我们是干什么的。赶紧解释说是驴友,常常登山来这里的!
担心我们的到来会给老杨找麻烦,我们灌了一瓶热水准备离开。这是工地的一角。
老杨在接漏水的水管。他说我要干活了,不能陪你们了。明年你们再来,这里就大变样了。
这是老杨的小院唯一留下的几棵松柏。它们是这个小院的见证,也是九洲台绿化三十年中,起起伏伏的说不清的故事里的物证。
【备注】欲知老杨的小院更多故事,请看下面"我的更多文章“里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