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手记】重访甘肃农民合作社.景泰大佛枣


标签:
甘肃景泰陈怀峰大佛枣一波图文杂谈 |
分类: 【乡里乡亲】乡村故事 |
一到地里,陈怀峰就“活泛”过来了。和在办公室拍照时那个拘谨的陈怀峰完全判若两人。其实他年纪不大还很风趣,但坐在办公桌前却是不苟言笑,严肃老成。“我世下就是干活的”,陈怀峰一边说着,一边为在枣树林里剪枝的妻子摘去头发上的杂草,这个很自然的亲昵动作,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什么叫“夫唱妇随”。
陈怀峰的家住在景泰县东北部的五佛乡泰和村,距县城21公里,五佛乡地处黄河岸边,是全县唯一的引黄自流灌区,历史上一直是景泰县的富庶之地,在1600年前的北魏时期五佛便开凿有沿寺,和敦煌莫高窟的开凿差不多一个年代,沿寺也叫盐寺,是古代中原向塞外运盐的重要驿站,也是草原丝绸之路通往河西走廊的重要渡口之一。五佛乡具有甘肃中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少有的盆地湿润小气候特征,四面环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落霜期较迟,遍种稻米和大红枣,是甘肃远近闻名的“稻米之乡”、“大红枣之乡”。
在2007年以前,五佛乡出产的大红枣还是老品种的小口枣,核大皮厚,晾干后内瓤容易收缩发空,一斤大枣才卖1元多,主要用途是用做甘肃有名的盖碗茶“三泡台”里的辅料。陈怀峰在2007年成立了景泰县大佛枣产销专业合作社,当时他的想法是成立合作社可以参与到销售渠道中去,把大红枣的生产和加工都搞起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合作社虽然成立起来了,但情况并不随人愿,陈怀峰找到了影响销售的原因,是因为五佛的大红枣品种太老了。陈怀峰开始去外地考察,学习嫁接枣树的技术,2009年他花了三万多元从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了“金昌一号”和“骏枣”的种条,准备在五佛乡推广老树嫁接,改良大红枣品质。
然而当地果农对陈怀峰的推广并不热情,因为老树嫁接新品种就预示着两年之内不能挂果,万一嫁接不成功,就连现在的收入水平都难保。陈怀峰决定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
陈怀峰的做法得到了妻子李兴芳的支持。李兴芳自从嫁给陈怀峰的那天起,就认定陈怀峰是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在学习方面,小学毕业的陈怀峰硬是通过自学拿到了白银市农业广播大学的大专文凭;在工作方面,陈怀峰多次获得村里乡里市里的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奖励,所获得的奖状证书摞起来有两尺高,李兴芳觉得陈怀峰无论做什么都很出色。
于是,陈怀峰两口子先在自家的枣树林里做起了嫁接试验。嫁接后的两年期间,枣树不能挂果,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还因人工、管理费用等又赔进去一万多,村里有人开始笑话他:这小子真“傻”。陈怀峰的妻子默默地承受着,她对陈怀峰说,你拼搏了半辈子,无论是高是低,我都一直跟着你,支持你,相信这次你也一定能做好。
两年后的2013年初夏,陈怀峰的枣树林里开满了细细碎碎的淡黄色枣花,枣树终于熬过了两年的嫁接期,开始挂果了!老树新枝,大红枣结得格外好,成熟后的大枣,果形又大又整齐,8-9颗的一级大枣就达一斤重,而且皮薄肉厚核小,口感甘甜又带点微酸,正符合大枣是“维生素C”水果的特质。陈怀峰喜不自禁:这才是咱五佛真正的“大佛枣”呀!当年陈怀峰家八亩地种的大佛枣共卖了10万零6千元,平均每亩地的枣卖了1万多元,而当地老品种一亩地才卖3千多元。陈怀峰不仅当年就收回了三年投入的全部成本,还给果农们做出了勇于改革创新的榜样。
大佛枣
陈怀峰说这是最次等级的大佛枣
因为现在还未到大枣的收获季节,我只拍摄到从村里小超市里临时拿来的两袋大佛枣,在我看来这枣已经够大够好吃了,可陈怀峰说,好枣已经全部销售光了,这是去年留下来的最次等级的枣!
从2013年到2014年,陈怀峰带领大佛枣产销专业合作社的110户成员引进种条嫁接老树改良枣树品质,在技术指导方面辐射到全乡并跨区域服务到靖远县的双龙乡、兴隆乡等,受益者达1万7千余人。
甜香的枣花
土地油润松软的枣园
大佛枣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的2010年,合作社曾在邻村的冬青村征地建起了红枣加工厂,年储存加工能力达一千吨,除了加工合作社自产的大枣之外,2012年还收购五佛乡出产的鲜枣200多万斤,烘干、包装、销售红枣达110万斤。
今年陈怀峰打算将加工厂搬迁到交通相对便利的泰和村,再筹资300万元建设泰和农贸市场及5000吨的储藏库,集收购、储藏、加工、贸易于一体,目前基础工程已完成20%,计划中的1000立方米冷藏储蓄库、交易大棚两栋、场地硬化2000平方米完工后,可安排周边乡镇1000人就业,带动专业农户5万多人。
在刚刚下过一夜雨的晴朗的早晨,我随陈怀峰来到了合作社的枣园。深褐色的土地油润松软,修剪有型的枣树伸展着腰肢,空气中散发着枣花的甜香。枣树喜光、喜温,陈怀峰今年又在自家的枣园里进行了覆膜技术试验,覆膜不仅保墒还保温,枣树应该喜欢。如果覆膜能够提高产量,陈怀峰再逐步向合作社成员和更多的果农推广。
泰和村的村民
陈怀峰一边跟社员们打着招呼,一边对我说,我带你去看看“神秘岛”。我们穿过了枣林,又穿过了齐人高的玉米地,来到了黄河岸边。流经五佛的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转弯,也在黄河中心留下了一片树林芦苇茂盛的小岛。“这座小岛从来没有人能上得去,灌木丛太密了,只有小鸟、鱼鸥和野鸭子在上面做窝”,陈怀峰指着黄河中心的小岛对我说。
“我的家就在那里”,陈怀峰转过身来指着远处半山坡上的一座红砖二层小楼,“坐在我家的房顶上能看到黄河岸边大片的枣园、果树、农田和村庄,美吧!”陈怀峰自豪地说。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个热爱家乡、胸怀大志、思路敏捷、不断进取的合作社理事长的形象,也看到了五佛乡大佛枣美丽的未来。
泰和村的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