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1日,甘肃省博物馆同仁及志愿者一行15人经过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位于甘肃陇南崇山峻岭中的两当县,与两当兵变纪念馆共同举办了一场“庆六一亲子活动”。这是甘肃省博物馆第一次把亲子快乐营活动带到革命老区,让地处偏远的孩子们与省城的孩子一样,在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活动中与家长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和端午节,共同分享了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快乐。

甘肃省博物馆亲子快乐营活动自2014年3月8日举办以来,已经进行了十多期,以“彩陶绘制”、“考古挖掘”、“恐龙拼接”、“简牍制作”四项活动为主的周末亲子活动,受到孩子、家长和学校的热烈欢迎,报名人数众多,活动周期已经排到了年底。
今年五月,在省博和两当兵变纪念馆的一次交流学习活动中,省博同志在看到两当县“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时,立刻萌发了把亲子活动带到两当的想法,期冀孩子们在学习两当红色历史、学习绘画、剪纸、刺绣和电声乐器的同时,也可以在亲子活动中了解甘肃八千年的彩陶艺术和三千年的丝绸之路文化,体验“考古挖掘”带来的探知远古的好奇心,在心中种下一颗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共同家园的种子。

两当县不仅钟灵毓秀、雨量充沛、单位面积森林覆盖率占全国首列,盛产核桃、板栗、狼牙蜜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它还是革命老区、“两当兵变”遗址所在地。

两当兵变是1932年4月由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在西北革命史、人民军队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习仲勋同志在领导两当兵变时,年仅19岁。历史上有不少革命烈士牺牲在了这片土地上,如今这个只有五万人口的山川秀美的小县城,父辈留下的红色基因深深地浸淫着后来人。因此,作为甘肃省博物馆就更有义务把亲子快乐营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放在两当进行。在两当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两当兵变纪念馆的倾力协助下,经过紧张的准备,“庆六一亲子活动”终于如期举办。

六月二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从县城的四面八方赶来,有些孩子和家长甚至来自于40公里开外的大山深处云屏乡。这天天气和大家的热情一样火热,刚刚上午9点钟已经是艳阳高照,由于人数众多,室内坐不下,活动不得不安排在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四合院中进行,活动还未开始,孩子们的额头上就已经浸出汗珠,爷爷奶奶为孩子们撑起遮阳伞,扇起扇子,保证孩子们可以安心制作。童心未泯的爸爸妈妈们也争着抢着和孩子们一起搓起了泥条、编起了简牍,妈妈们甚至把自己做拉条子面的手艺也用在了彩陶制作的搓泥条上,做好的成品令人赞叹。




一个多小时的制作活动让孩子们意犹未尽,他们手捧自己的作品在青少年教育基地门口拍照留念,不少孩子的家长拉住博物馆摄影大哥哥和志愿者的手,要求拍张“全家福”,放到博物馆的网站上去,孩子们也兴奋地说: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活动呀,我还要参加!

活动结束后,省博同仁和志愿者们在青少年教育基地负责同志的带领下,参观了少年习仲勋展厅、红色少年展厅和当地孩子们创作的绘画、剪纸和刺绣等作品,感受到革命老区人民对下一代倾注的心血以及浓浓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志愿者翟乃越在省博专门主讲“红色甘肃”展厅,在参观完少年习仲勋展厅后她深有感触地说:少年励志、报效祖国的心都是从小种下的种子。像习仲勋同志在小学读书时受到老师的影响12岁就加入了共青团,这是他人生的起点,不满15岁就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走上革命道路,可见从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观。
省博讲解员刘婷也认为,像两当这样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儿童画、剪纸、手工刺绣等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是青少年喜闻乐见和乐于接受的,两当之行不仅只是我们下基层服务,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对省博红色甘肃板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讲解工作也是一个借鉴和启发。(一波注:文字是我为此次活动写的新闻通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