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介绍了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件青铜国宝——铜牦牛。青铜制作的牛在全国出土文物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但出土的青铜牦牛在全国仅此一件。
这只青铜牦牛出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1972年6月,天祝县哈溪公社友爱大队七队的社员们在修建饲养院时,意外地挖出了这件国宝。当时人们对“文物”的概念一无所知,于是就用牛车把它拉到废品收购站,准备作为废铜卖掉。收购站的人察看了一番说这也许是件文物,建议赶紧送到公社去。
因无法确定其身份,这只铜牦牛在公社的仓库里躺了六年多,1978年秋它被再次送往哈溪收购站,作价170元钱,相当于当时一辆飞鸽自行车的价钱。第二年冬天,铜牦牛和许多废铜烂铁一起,被送到天祝县火车站废品仓库,等待被运送到冶炼厂。就在这时,当时的天祝县文教局副局长、现任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的佛学专家多识.洛桑图丹琼排活佛下乡工作到了哈溪,闻讯后连夜赶到县城,次日一早和有关部门协商,垫付了自己的数月工资一共360元钱,和几个同事一起将这只青铜牦牛从废品堆里抢救了回来。

这只青铜牦牛身高77厘米,长118厘米,重75公斤,它双目圆睁,头微前伸,半张着嘴,前背和腰脊的S形曲线平滑流畅,四足并列平稳敦实。尤其是铜牦牛那高高扬起的双角,充满了力度,弧度优美,和铜牦牛那圆硕丰满、向内收敛下垂的粗尾形成了前后呼应,憨厚里洋溢着质朴的美感。

△铜牦牛的圆尾毛绺纹路细密清晰,历历可数。

如此规格的青铜牦牛在我国是首次发现,没有任何同型器物可作参照,所以断代有一定的难度。有学者结合出土地区藏族宗教文化的背景考察,认为它是寺庙之物,可能是唐代藏文化遗存。天祝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曾发现过许多古代冶铜遗址,说明当地藏民族的青铜冶炼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青铜牦牛的原件已在2010年由甘肃省博物馆返还给天祝县博物馆,现在陈列在省博“丝绸之路文明”展厅的这件文物是复制品。尽管是复制品,但铜牦牛那充满力量和憨厚质朴的造型得到了所有观众的喜爱,它也是我在省博屡拍摄再拍摄的文物之一。(参考文献:甘肃省博物馆文字资料,一波重新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