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8月拍摄的阿干镇
今天的话题有一点沉重,我为大家介绍距离甘肃省会城市兰州15公里处的一个古镇--阿干镇。阿干镇,曾经因煤炭的开采而辉煌了近百年,又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没落了几十年。近年来,阿干镇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又重新崛起。新旧交替的古镇,在保有着过去繁华旧梦的同时,又开启了它新的生命旅程。

△阿干镇街景(2009.8.拍摄)
阿干镇,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明洪武年间(1268年至1398年)就开始开采煤炭,随即制陶、冶铁、铁器加工业也相继发展,阿干镇成为当时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的小集镇。从上世纪初起,兰州市的工业用煤和民用燃料就由阿干镇提供,阿干镇的煤炭曾因质优价好而闻名全国。煤炭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探明的煤炭储量为5700多万吨,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共开采出原煤4278万吨,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2.5亿多元,直到2000年阿干镇地区煤炭资源枯竭,阿干煤矿破产。

△阿干镇影像(2009.8.拍摄)
此后的阿干镇,彷佛是一个被榨干了乳汁的干瘪乳房,又老又旧,被遗忘在城市的角落。煤,在五十几年的时间里就被挖光了,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设想离开煤将怎样生存的时候,这一天就猝不及防地到来了。这个镇子上的居民,一下子就从曾经的“富人”变成了“穷汉”。

△破败不堪的阿干镇铁冶沟(2009.8.拍摄)
《南方周末》的记者在5年之内,曾经四次采访过这里,最著名的一次,就是采访“杨丽娟追星(刘德华)”事件,当了解了这个小镇的背景之后,对于杨丽娟追星所发生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情节,似乎就有了一些理由作为诠释,那就是贫穷与富庶的强烈反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被扭曲和放大了。

阿干镇的地下被挖空了,形成了沉陷性地质灾害,许多房子摇摇欲坠,临街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或是超市,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窄窄的街道,一个拐弯的大上坡,就构成了阿干镇的街景。阿干镇是甘肃省境内资源枯竭型城镇的典型代表。城市的转型,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因地下采空导致阿干镇大面积地质沉降,就是这样的破房子还住着阿干镇煤矿的职工(2009.8.拍摄)。
然而近几年,阿干镇在被迫离开了“黑色产业”之后,为了生存慢慢地开始了转变,人们在不经意间忽然惊喜地发现,阿干镇正在以绿色的森林氧吧、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夏天吸引着烦躁的都市人群,这里高达70%的森林覆盖率、以‘三沟一街’(石佛沟、烂泥沟、将军沟、古镇风貌一条街)为主体的旅游路线,成为都市人一日游的好去处,特别是阿干镇周边1800米—3124米海拔的山峦,与兰州兴隆山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沟壑相连,是驴友们户外登山徒步的最佳路线。一条“绿色产业带”使阿干镇获得了重生。

△阿干镇周边1800米—3124米海拔的山峦(2012.10.26.拍摄)

△石佛沟秋景(2012.10.26.拍摄)

△石佛沟秋景(2012.10.26.拍摄)

△石佛沟灵岩禅寺(2012.10.26.拍摄)

△大沟--石关子徒步的驴友们(2012.12.22.拍摄)

△石关子雪景(2012.12.22.拍摄)

△烂泥沟--云登山念佛堂(2012.11.17.拍摄)
△云登山--马场村(2012.11.17.拍摄)

△正在建设中的安居房(2009.8.拍摄)

△现在的阿干古镇一条街(2012.6.23.拍摄)
2013年,一个老旧工业区的怀旧游和阿干镇矿山公园也将呼之欲出。阿干镇昔日的繁华旧梦虽不能重现,但这个资源枯竭型城镇,终于在痛苦的转型中展现出它美好、绿色葱茏的一面。

阿干镇公交指南:在西关什字公交枢纽站乘坐44路公交车,可去石佛沟风景区、烂泥沟(云顶山风景区)、将军沟等旅游景区,也可在文化宫乘坐营运面包车前往。石佛沟门票价格:8元/人。其他地方只要你有户外登山徒步的经历,那就迈开双脚自由行走吧!

△2013.3.2.拍摄(点击图片可放大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