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榆中岐儿沟.当了一回“外挂”


标签:
榆中县岐儿沟金城户外登山徒步一波图文休闲 |
分类: 【蹄爪留痕】运动健身 |
△远眺落雪的马啣山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车(小米手机拍)
△早上七点四十分,我们在省博物馆门前集合,坐上了旅游大巴车,去东岗镇与东面的另一辆大巴车汇合,然后去榆中兴隆山西南侧的岐儿沟穿越羊肠道沟然后到达兴隆山攀岩广场,全程13公里,上行5公里,下行8公里,难度属于中低强度。
△乘坐旅游大巴车去徒步,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听飘雪说这个群的风格是比较“休闲”的,所以我才敢来当“外挂”。但下了车这八十多人的阵势还是把我们吓到了,我不知道走到最后是什么结果,也许战线拉得很长,但不管怎样,我不能落在最后面。
△深秋兴隆山西南侧的风景已经接近冬季,荒草萋萋,冷霜给枯黄的落叶覆盖上了一层晶亮的水汽,羊儿在收割过后的地里翻找着吃的,村庄中的狗狗因为听到人声鼎沸而狂吼不止。
△从村中一条小路穿过,开始上山,人密得走都走不开。边走边听说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登山徒步,心中不禁有了底。
△刚走了不到两公里,队伍就已经拉开了距离,我一直走在第一梯队的最后,呵呵,还有2/3的人落在我的后面,可以拿出相机,回头拍拍风景了。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户外群女同胞居多。男同胞都在忙着挣钱养家吗?
△三位领队之一的男领队,还兼摄影师哈。
△远看马啣山已经落雪,山顶的雷达站清晰可见。梯田间一条蜿蜒的小路消失在马啣山左侧的山坡,那一定是强驴们徒步攀登马啣山的路线吧!
△近看一排排桦树林,金色的叶子在晨雾中闪着光芒。
△今天是多云天气,树林和山峦在晨光中忽明忽暗,等待光线明亮时,我赶紧按下快门。
△海拔渐渐升高,山头也逐渐齐了视线。
△山坡上有不少沙棘树,果实酸得要命。
△呵呵,终于上到顶了!
△还没觉着什么,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
△上来早的人已经开始各处转悠了,后来的人才开始吃午饭。
△我也到处瞎拍,友友们都不认识。以下照片如果是你,就收了吧!
△老帅哥和美女
△俩美女说:要是有人给咱们拍个照就好了!
△好吧,我为你们拍个照吧!
△等大伙儿都吃完了饭,突然音乐响了起来,他们玩起了圈圈舞,还有老鹰捉小鸡!呵呵,喜欢静静地欣赏山野的我们几个“外桂”,好不习惯啊!
△好吧,走远一点,独自看风景!
△队员们跳着,领队们在商量下一步的路线,向东走还是向西走产生了分歧。原来向东走要绕远到某个峡(徐家峡?),某领队说队员们体力参差不齐不可行,最后决定向西北方向走,先斜切穿过荆棘林,然后翻过山梁下行到达攀岩广场。
△荆棘林全是这样长满了尖尖刺的沙棘树,刚开始还隐约能看到驴友们趟出来的小路,到后来就没有路了,不时被有尖尖刺的树枝抽打到脸上、扎破手,这会儿才体会到什么是披荆斩棘!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下行的路线却是杉树林中接近六七十度左右的陡坡,还有积雪,滑,这一个小时的穿行,走得好痛苦呀!为了保护相机,没有拍照。
△下到山沟里一块较为平坦的山坡,大家稍事休息,看了看太阳的方位,大致判断出我们又绕回了来时的方向,我晕!(小米手机拍)
△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了,打前站的人去放牛老汉那里问路,得知如果再向北翻山去攀岩广场,还要上行三公里,下行四公里,几个体力强的人不甘心还想跃跃欲试,飘雪、香奈尔和我果断决定走回头路,因为山里的太阳一落天马上黑尽,对大队人马来说就是未知的危险!(小米手机拍)
△最后大家都按照原路返回了,终于走出了大山。(小米手机拍)
△又穿过了早晨的那个村庄,来到了公路上。(小米手机拍)
△顺公路走了三公里,来到官磨沟口,早上的旅游大巴在这里等我们(小米手机拍)。
△天色已晚,夕阳下落中的兴隆山风景区。
△后来得知,原来正确的路线在这里,就在跳圈圈舞的左上方。
△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穿越,但增强了我的自信,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去年的“弱驴”了!(大队人马的合影.接片)
△从Google Earth上查找我们走过的这条路线,确实难找,大致标注了一下,也不知准确否,请曾经走过的朋友们指正。测量了一下:起点海拔:2362米,顶点海拔:2904米,全程距离:10公里(这么少,我再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