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在冬日蛰伏的日子里,竟然在艺龙旅行网获奖去了一趟洛阳。洛阳是十三朝古都,那里有龙门石窟,有馆藏丰富的洛阳博物馆,这都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至于洛阳的美食,临行前在网上匆匆一瞥,说实在的,自己从来不认为河南有什么特别好的小吃,而这次洛阳之行的第一站,竟然是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街锅贴开始的,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清晨七点半下了火车,来到艺龙旅行网预订的洛阳迎宾馆,领队和队友们都还在火车上,于是穿过王城广场,去马路对面的小街吃早餐。误打误撞就找到了这家小街锅贴铺,被这条标语吸引了进来。
小街锅贴是大肉青菜馅儿,那青菜到底是什么蔬菜,没吃出来。只觉得那锅贴外焦里嫩,鲜香酥脆,不油不腻,咬一口滋滋作响,关键是超级实惠,2.5元一两,一两五个,我买了2两,再加上一碗玉米糁子粥,一共6.5元,差点撑坏我了!
△吃完锅贴,消停看大师傅制作锅贴的过程。

△先在锅底刷上一层油,快速地将锅贴依次码好在平底锅里。
△倒上一碗稀稀的面糊糊,作用是把锅贴底子连在一起吧?然后盖上锅盖焖。
△焖了大约四分钟,揭开锅盖倒油,再焖。
△不一会儿,黄灿灿的锅贴就做好了!
△一边吃着一边想,兰州的牛肉面是不是早就应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午餐吃了浆面条。也是洛阳小吃。我以为像兰州的浆水面呢,结果是一碗面糊糊一样的面条。据说这“浆”是以绿豆浆发酵制成的,微酸,其他的滋味不咸不淡的,色相不怎么好。
晚餐吃了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八凉十六热共二十四道菜,热菜道道菜都在汤里,水席的意思一是每道菜都在汤里,二是一道菜一道菜流水一样的上,故叫水席。据说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宫廷民间都喜欢。这张图就是第一道热菜“洛阳燕菜”,顾名思义,燕菜就是“假燕窝”,是用萝卜丝做成的。素菜荤做是洛阳水席的一大特色。
△平菇肉片、干炸里脊肉、山楂梨羹、熬货(各种杂碎),道道菜都在汤里,真的好消化。
△各种水席餐馆形成了一整条水席街。
洛阳人对水席的钟爱外地人难以理解,光从这最著名的“真不同”水席的富丽堂皇就知道水席在这里备受青睐的程度。呵呵,到洛阳光说吃了,还未进入正题。下篇跟我一起游龙门石窟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