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蔬菜.行走在茶马古道的甘肃农民

标签:
理事长的故事杨文良文良蔬菜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波图文杂谈 |
分类: 【乡里乡亲】乡村故事 |
眼前这个黧黑的汉子是甘肃靖远文良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杨文良。90年以前,杨文良是成都军区驻守中印边界亚东的一名边防兵。虽然脱下军装已经多年,但杨文良身上仍然具有军人的果敢坚定、做事干练的气质。
1990年杨文良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乡甘肃靖远县糜滩乡独石村。独石村位于靖远县城西五公里处,在独石村黄河北岸,有一巨石独立于田野之中,当地俗称独石头。独石高约15米,直径30米,形状象一只蘑菇。四周皆有历代石刻文字保留。据史料记载,很久以前,黄河水面宽阔,此石曾居中流,岿然屹立,两侧猛浪若奔,舟筏难以靠近,故有“中流砥柱”之称,为靖远古八景之一。后来由于河床变窄,水位下降,此石便远离河道,几经沧海桑田,成了今天的样子。
杨文良虽然回到了家乡,却仍心系边陲。他常常徘徊在黄河岸边、独石周围,思考着自己做为一名复员军人,能为家乡百姓做点什么。杨文良想到,靖远县是个蔬菜大县,乡亲们经常为蔬菜卖不出去而发愁,而自己曾经当过兵的藏南,却因运输困难,蔬菜稀少而价格昂贵。他决定亲自跑运输,向藏南贩运蔬菜。
藏南距离甘肃靖远大约3000公里,路途遥远,很多人虽然知道那边生意好做,但却因为道路险峻和高原反应望而却步。杨文良凭着自己曾在藏南当兵、对当地情况很熟悉的优势,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勇敢地启程了。当他第一次租了一个小车队,经过几天几夜马不停蹄地开车,把靖远的土豆、洋葱、辣椒送到了藏南樟木口岸,从尼泊尔过来的商人用麻绳做的褡裢拎着各种钱币,有尼币、美元、人民币、港币,哗哗地把钱倒在他面前,把蔬菜包装上车运走时,杨文良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心地笑了。至此,杨文良掘到了他创业伊始的第一桶金。
打开了甘肃--拉萨--日喀则--樟木这条贩运线,杨文良又开始进军甘肃--广西南宁--越南线,一做就是20年。很多客户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户和老朋友。为了把蔬菜生意进一步做大,杨文良于2009年成立了“甘肃靖远文良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并担任了合作社的理事长。截止2010年底,合作社成员数已由成立时的5户农户发展到160户,种植黄河蜜瓜500亩、洋葱1000亩、土豆1000亩、红萝卜1500亩、白萝卜500亩、白菜和白葱各250亩,吨位达19600吨,使独石村的农民收入达到1000——2000万元。2010年合作社还注册了商标“文良蔬菜”,除了边贸外销,国内华中、东北、西南各地都有文良蔬菜销售。
【相关链接】甘肃靖远文良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