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2010-11-25 17:24:04)
标签:

理事长的故事

赵宗奎

靖远若笠乡

阜丰种养殖

甘肃农民

分类: 【乡里乡亲】乡村故事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甘肃靖远。若笠乡。这个位于靖远县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地处靖远、会宁、榆中三县交汇地带的旱塬,几乎是一个十年十旱的地方。它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5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7—9倍!整个旱塬山大沟深,植被荒芜,坐落于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的9个行政村将近3万村民,已经移民出山4/5,现在只剩不足8千人,散落于大山深处的零落村舍里。靠天吃饭的63455亩耕地,完全看老天爷雨水的“恩赐”,人畜饮水困难,主要种植土豆、玉米、豆类等作物,遇到大旱之年,只能是颗粒无收。

  今年国庆节前夕,在靖远县农经站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上,我们遇到了位于若笠乡的靖远县阜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赵宗奎。赵宗奎从山上下来花费了2个小时,培训班上我所讲的建立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课件他只听了一个尾巴。吃晚饭的时候,他热情邀请我第二天去他的合作社看看。他说,我的合作社在大山上,有2000多米海拔高,你敢不敢去?如果嫌费事的话,我把合作社的图文资料带到县城我的办公地点,你就不用去山上了。我心想,2000米算什么,青海高原4000米的高山我都敢去,何况2000米!我跟赵宗奎说,没事的,我去,再补拍一些照片,有些感性认识。于是约好第二天上午九点他到宾馆门口接我们。

  第二天一早,赵宗奎的车如约来到宾馆门口,他开着一辆SUV,这是我这几天看到的合作社理事长所开的最好的车了。他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没辆好车那山是爬上不去的。

    车出了县城,向西南方向的塬上驶去,先路过黄河边,接着就爬上了大山。那山徒然陡峭了起来,路非常狭窄,一边是山崖,一边是深渊,又没有安全隔离墩,七拐八弯的,清晨又有大雾,能见度不足50米,心都紧张得提到嗓子眼儿了。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直到车爬到比较平缓的塬上,赵宗奎说停下来喘口气儿,我这才想起相机一直都没派上用场,紧张得忘记了。赵宗奎指着对面山坡上一片金红色的小树林说,这是这些年来政府支持栽种的杏树,远处还有文冠果,以前这山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右一:靖远阜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宗奎)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昔日的荒山坡上现在都栽满了杏树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自从移民下山后,旱塬上的很多地都没有人种了。赵宗奎在塬上承包了1500亩撂荒地,开始试种旱地马铃薯。赵宗奎把这些土地从村民们手里租过来,又反过来雇佣他们在自己的地里打工,每当春种秋收的时候,下了山的村民便高高兴兴地上山回到自己的地里劳作,傍晚收工的时候,赵宗奎的会计便会拎着现金,把每天的工钱发给村民们。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我看着眼前这位三十七八岁,帅气利落的小伙子,很好奇他为什么会到这人迹罕至的大山上创办自己的合作社,当地人移民下山他上山,他是怎样看出这贫穷里面蕴含的商机?又是怎样敢与老天爷博弈、应对万一没有雨水、颗粒无收的风险?

    赵宗奎笑了。他说自己就是靖远人,少年时代书没念完就开始在定西一带帮人打工,以后有了一些积累,在定西开了一家字画古玩店,并开始自己做马铃薯种子生意,他每年都往这旱塬上送马铃薯种子,看到这几年撂荒地越来越多,便萌发了自己承包耕种的想法。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阜丰合作社开满大丽花的院子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前来拜访的合作社理事长们一起合影

 

    旱地马铃薯耐旱、耐寒,需水季节正好与当地春旱秋雨相吻合,而且旱地里种出的马铃薯个大、形状好、淀粉含量高,加之这几年马铃薯的价格行情一直看涨,赵宗奎不仅把自己多年做生意的积蓄全都投入到旱作农业中,就连媳妇也辞掉了工作和他一起来到大山上帮助他打理合作社事务。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阜丰合作社的千吨马铃薯储藏窖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储藏窖内部有三个大小窖相连,仿佛防空工事一样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这是中间最大的一间储藏窖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我们到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马铃薯的收获季节,没有看到村民们挖马铃薯的喜悦场景。赵宗奎带我们到阜丰合作社对面的地里,他指着眼前一片片即将成熟的玉米说,旱地双垄覆膜玉米虽然不如水地的玉米个头大,但是解决了山区旱地的粮食产量问题。以前这里种小麦,遇到好年景收成也不过200多斤,遇到天旱,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他打算明年再扩大承包土地面积,把玉米和马铃薯都种上并且连片耕作,让他那些耕种和收割的4台机器派上更大用场。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即将收获的双垄覆膜玉米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塬上的土地可以连片播种,赵宗奎打算明年扩大耕种面积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阜丰合作社的耕种机械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这是收马铃薯的机械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赵宗奎还在山上投资了120万元,兴建靖远县最大的种羊示范养殖场。赵宗奎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介绍,这儿是羊圈,那儿是青贮池,山坡上还要建一个能蓄水50吨的自流水库,羊儿就可以在药浴池里洗澡了。赵宗奎对自己这次重新选择的创业机会充满了信心。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新建的种羊圈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正在建设中的青贮池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山坡上要建一座50吨的自流水库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在建的羊药浴池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种羊养殖场所在的山坡

 

    中午时分,我们开始往山下走。清晨的大雾已经散了,山顶不断往上蒸腾着的水汽,使光秃秃的山头有了森林般的诗意。我赶忙拿出相机,随着车在七扭八弯的山路上的簸动摁下快门。赵宗奎说,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万一老天不下雨,颗粒无收怎么办?这种风险是很大,老话说,这里养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国家植树造林的力度和投资不断加大,我相信这里的生态环境会有所好转,你看,他指着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杏树林说,秋天的杏树林,多好看呀,火红的,金黄的,再看远山那些云雾,也和黄山的云雾差不多呢,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了。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秋季杏树的叶子一片火红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赵宗奎指着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杏树林说,秋天的杏树林,多好看呀,火红的,金黄的。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再看远山那些云雾,也和黄山的云雾差不多呢。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沿途,已经移民下山,被废弃了的村落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光秃秃的大山上,没有一点植被,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正在铺油路的民工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据说,这条路是靖远的一位知名宗教人士募捐扩建的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赵宗奎说,这弯弯的山路叫扁担岭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云蒸霞蔚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终于安全下了山,来到了黄河边一处险峻的山崖处,赵宗奎说,这崖叫阎王爷壁,这渡口叫虎豹口,是红军长征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北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的地方,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路过这里都没拍过照片,今天在这里留个纪念吧,想想当年的红军,真艰苦呀,和他们相比,我们今天吃点苦真的不算什么。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黄河边即将收割的稻田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前面就是阎王爷壁,村民们在这里修了一座阎王爷庙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阎王爷壁,下雨天这里不断落石,很危险。政府已经在沿黄河边新建一条道路。有赵宗奎车里的五星红旗开道,我们平添了一份安全感。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赵宗奎特地嘱咐我说,一定要把他在虎豹口照的这张照片放到他合作社的网站上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靖远还有这么一段红色历史,还有那些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自强不息,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红军长征纪念雕像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当年红军北渡黄河的虎豹口

 

 

在若笠乡那高高的山上

 

△虎豹口周边的村庄
  
  【相关链接】靖远阜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