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里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

(2010-08-12 19:54:25)
标签:

甘肃舟曲

泥石流

生态灾难

转载收藏

杂谈

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

    泥石流冲毁房屋,堵塞河道,淹埋村子…瞬间约250万平方米区域便被夷为了平地。至今天早上为止,已有702人在这场灾难中遇难,1042人失踪。

 

那里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

 

  图:最后的森林/一波摄影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胡锦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亲自带队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武警官兵迅速赶往受灾地区进行救灾,国家救援队赶往灾区进行搜救,省内外救灾医疗、物资迅速被送往灾区……经过救灾人员的全力搜救,目前已有1242名被困群众被成功救出。

  舟曲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此,我们要向甘肃舟曲受灾的同胞送上深深的祝福。

  面对灾难,伟大的中国人民总表现出团结、坚韧、大爱。我们不惧怕灾难,不过,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今后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还是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此类灾害是否可以避免呢?

  据了解,舟曲特殊的地质状况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断定为泥石流易爆发区,国内外地质专家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人员也在1997年即发表论文警告说,若三眼峪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其造成的灾害损失将大大超过1992年。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中,与震源直线200公里的舟曲县,曾引发60多处滑坡,其中13处滑坡严重。但这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吗?

  今年,暴雨超乎寻常,西北、东北等地发生大面积水灾。舟曲县也饱受暴雨“侵蚀”,那么,汛期要求各职能部门一天24小时值班的规定是否落实到位了呢?在灾难发生前,难道就没有发生一些征兆吗?

  “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样的自豪的背后,更有深深的叹息与无奈。三年前,一位舟曲县主要领导在对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回忆中说到:这里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

  特别是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区范围迅速扩大,受地域条件限制,新建单位主要布设在县城北部至三眼峪沟出山口之间的排洪道两侧,加之大量农田果园挤占沟道,极易造成泥石流泛滥和淹没。

  据2005年12月28日《兰州晨报》描述:进入新世纪,舟曲县滑坡地带发展到43处,泥石流隐患地带发展到86处。全县滑坡及泥石流地带又集中分布于白龙江河谷,尤以舟曲县城上游河谷为全县滑坡及泥石流危害最严重地区,仅县城上风口就有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像12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常年悬在舟曲县城居民的头上,仅1981年至2004年间,流域内爆发的、直接危害县城安全的泥石流就已发生过8起……

  很显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丹曲县并没有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导致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浇灌,最后变成了不毛之地;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因滥伐森林,水土严重流失,造成了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就轻而易举地发生。如今,舟曲县也加入到了环境严重被破坏的行列,泥石流频频发生,灾难一次次降临到人类的头上。

  人类无休止地掠夺土地、草场、森林、河谷,已经遭到大自然的 “报复”,看看今年诸如陕西岚皋、广西容县、贵州关岭、四川汉源等县市相继发生的山体垮塌、滑坡、泥石流等灾难,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里有没有我们昔日种下的“祸根”

  人类与环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无需赘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大家也已熟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尽可能避免灾害、如何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果实、如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系列问题,已到了需要一个明确答案的时候了。

                                                      (文字转载自fzz718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