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爱心灵家园职场励志 |
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
用左手弹奏美好生活乐章
2002 年1月的一个晚上,当年65岁的馆野泉(Izumi
Tateno)正在弹奏其钢琴独奏的最后一支曲子,右手突然之间颤抖起来。这位日本钢琴大师坚持用左手弹完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的作品,然后倒在地上。馆野泉突发脑溢血,从此右半身瘫痪。
“在一瞬间,我失去了积攒60多年的音乐演奏能力”,他说。
馆野泉至今无法控制自己的右手,但经过长期的内心斗争和磨练,他又重新回到舞台,每年举办几十场演奏会,乐曲都是作曲家为他的左手量身定做。每次演奏,他坐在与钢琴等长的特制凳子上,以便左手覆盖整个钢琴键盘。他已拍摄了好几部纪录片,甚至还跟日本皇后美智子(Michiko)共同弹奏过一曲二重奏。
“很多人跟我说,你应该认命。”身材高挑、语气柔和的馆野泉说,“但我不想认命,也不知道怎么认命。我想跟前50年一样弹钢琴,与别人分享我的音乐。”
馆野泉晚年患病后依然奋发向上重新崛起的故事感动了全日本。在这个快速老龄化的国家,有21%的人口在65岁以上,数百万人渴望找到能让他们晚年岁月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成千上万的老人向类似美国和平队的组织──日本国际合作代办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提出申请,希望作为志愿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另一些人创建新的企业,或登记成为志愿者,帮助卧床不起的老人和带小孩的上班妈妈。
安原秀夫(Hideo Yasuhara)是一位71岁的退休老人,三年前身患中风,左手受到影响。2007年9月,他观看了一场馆野泉的演奏会,深受触动。安原秀夫以前在百货商店工作,退休后在日本西部住所附近的社区中心学习电脑和书法,生活得很充实。看过演奏会后,他决定加强对左手的康复训练,注册了一个高强度的三周训练班。
“馆野泉先生让我感到,我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安原秀夫说道。
馆野泉1936年出生于东京,母亲是钢琴演奏家,父亲是大提琴演奏家,馆野泉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长大。
作为古典音乐钢琴家,他首次在东京举办个人演奏会。1964年,受北欧文化和芬兰“纯净而略带哀伤”气氛的吸引,他前往赫尔辛基定居,与芬兰歌手玛丽亚"赫罗佩农(Maria Holopainen)结婚,并生有两子。
馆野泉住在芬兰,但经常去日本演奏,把爱德华"格里格和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的浪漫音乐带给日本的爱乐人。这些年来,他共举办了3,000场演奏会,灌录近100张唱片。正当他庆祝自己钢琴专业演奏生涯40周年时,馆野泉倒在了赫尔辛基北部一个小镇的舞台上。
中风后的最初几个月,馆野泉以为自己过不了多久就能重回舞台;但回家休养后,他发现身体恢复得很慢,于是变得越来越失落。他只能动动右手的手指,但无法重复敲击同一个琴键。
同情馆野泉的朋友们建议他弹奏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这是少数几首专为左手演奏者谱写的著名钢琴曲。然而,一提到莫里斯"拉威尔,馆野泉就会发火,他想用双手弹钢琴,演奏那首曲子等于就是承认失败。
“我认为,自己死也不会弹拉威尔的曲子。” 馆野泉在一本发表于2004年名为《向日葵海洋》的散文集中谈道,“我当时说,让左手音乐见鬼去吧。”
馆野泉花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2003年初,馆野泉的儿子乔安(Janne)暂时放下小提琴的学习,从芝加哥过来看他。乔安在芝加哥的音乐商店找到几本专为左手谱写的钢琴乐谱。
但乔安没有马上把乐谱给父亲,怕惹他生气,于是把它们留在父亲的钢琴旁。
乔安过来看望期间,馆野泉不谈这些乐谱,也不尝试演奏;但有一天,他拿起一本名为《左手即兴小品三首》的乐谱,这是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Frank Bridge)为一位在一战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谱写的。馆野泉开始弹奏起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忘记自己是用单手演奏。
“那时我认识到,音乐就是音乐,不管用一只手,两只手,还是三只手演奏。” 馆野泉说道,“这种顿悟彻底改变了我。”
左手乐谱其实还不少,很多是为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谱写的。规模最大的左手乐谱系列是为保罗"维特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谱写的,他是澳大利亚一位产业大亨的儿子,在一战期间失去右臂。维特根斯坦后来去美国定居,委托许多作曲家,包括莫里斯"拉威尔,为他创作左手乐谱。拉威尔的左手乐谱还被因病暂时无法使用右手的美国钢琴家里昂"佛莱雪(Leon Fleisher)演奏过,另一位美国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也用左手演奏过。格拉夫曼还弹奏过另外几首他委托别人为其谱写的左手乐谱。
不过,许多左手乐谱都很短,不适合音乐厅演奏。馆野泉请几个老朋友帮忙,其中一位是以浪漫风格闻名的日本现代音乐作曲家吉松隆(Takashi Yoshimatsu)。“他第一次找我时,心情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否凭借一只手重新回到舞台。” 吉松隆说道。其他作曲家,包括音乐系学生,也积极参与,创作了约30首曲目。
2003年秋,馆野泉回到日本,举办了一系列小型演奏会。为了给左手一点休息时间,同时也为弥补较短的演奏时间,他与观众进行对话。有一次,一名女子问道,他对无法演奏大部分自己熟知的乐曲是否感到遗憾。
“通过音乐,我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馆野泉回答说。
2005年春,馆野泉在东京录制了第一张左手钢琴演奏CD,弹奏的是拉威尔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正是当年他中风后避免谈及的曲目。此后,他又灌录了好几张唱片。
2006年,在一场演出中,馆野泉突然萌生了用右手弹奏一段简单旋律的念头,于是尝试一下,居然成功了。馆野泉看到自己的妻子玛丽亚在观众席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用右手弹奏时,有一种春天树叶发芽的柔美感觉。” 馆野泉在最近一次巡回演奏会的开幕致词中写道,“右手的感觉依然有些生涩,但慢慢地,它可能会变得更加有力。”
Yuka Hayashi
“在一瞬间,我失去了积攒60多年的音乐演奏能力”,他说。
馆野泉至今无法控制自己的右手,但经过长期的内心斗争和磨练,他又重新回到舞台,每年举办几十场演奏会,乐曲都是作曲家为他的左手量身定做。每次演奏,他坐在与钢琴等长的特制凳子上,以便左手覆盖整个钢琴键盘。他已拍摄了好几部纪录片,甚至还跟日本皇后美智子(Michiko)共同弹奏过一曲二重奏。
“很多人跟我说,你应该认命。”身材高挑、语气柔和的馆野泉说,“但我不想认命,也不知道怎么认命。我想跟前50年一样弹钢琴,与别人分享我的音乐。”

安原秀夫(Hideo Yasuhara)是一位71岁的退休老人,三年前身患中风,左手受到影响。2007年9月,他观看了一场馆野泉的演奏会,深受触动。安原秀夫以前在百货商店工作,退休后在日本西部住所附近的社区中心学习电脑和书法,生活得很充实。看过演奏会后,他决定加强对左手的康复训练,注册了一个高强度的三周训练班。
“馆野泉先生让我感到,我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安原秀夫说道。
馆野泉1936年出生于东京,母亲是钢琴演奏家,父亲是大提琴演奏家,馆野泉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长大。
作为古典音乐钢琴家,他首次在东京举办个人演奏会。1964年,受北欧文化和芬兰“纯净而略带哀伤”气氛的吸引,他前往赫尔辛基定居,与芬兰歌手玛丽亚"赫罗佩农(Maria Holopainen)结婚,并生有两子。
馆野泉住在芬兰,但经常去日本演奏,把爱德华"格里格和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的浪漫音乐带给日本的爱乐人。这些年来,他共举办了3,000场演奏会,灌录近100张唱片。正当他庆祝自己钢琴专业演奏生涯40周年时,馆野泉倒在了赫尔辛基北部一个小镇的舞台上。
中风后的最初几个月,馆野泉以为自己过不了多久就能重回舞台;但回家休养后,他发现身体恢复得很慢,于是变得越来越失落。他只能动动右手的手指,但无法重复敲击同一个琴键。

“我认为,自己死也不会弹拉威尔的曲子。” 馆野泉在一本发表于2004年名为《向日葵海洋》的散文集中谈道,“我当时说,让左手音乐见鬼去吧。”
馆野泉花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2003年初,馆野泉的儿子乔安(Janne)暂时放下小提琴的学习,从芝加哥过来看他。乔安在芝加哥的音乐商店找到几本专为左手谱写的钢琴乐谱。
但乔安没有马上把乐谱给父亲,怕惹他生气,于是把它们留在父亲的钢琴旁。
乔安过来看望期间,馆野泉不谈这些乐谱,也不尝试演奏;但有一天,他拿起一本名为《左手即兴小品三首》的乐谱,这是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Frank Bridge)为一位在一战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谱写的。馆野泉开始弹奏起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忘记自己是用单手演奏。
“那时我认识到,音乐就是音乐,不管用一只手,两只手,还是三只手演奏。” 馆野泉说道,“这种顿悟彻底改变了我。”
左手乐谱其实还不少,很多是为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谱写的。规模最大的左手乐谱系列是为保罗"维特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谱写的,他是澳大利亚一位产业大亨的儿子,在一战期间失去右臂。维特根斯坦后来去美国定居,委托许多作曲家,包括莫里斯"拉威尔,为他创作左手乐谱。拉威尔的左手乐谱还被因病暂时无法使用右手的美国钢琴家里昂"佛莱雪(Leon Fleisher)演奏过,另一位美国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也用左手演奏过。格拉夫曼还弹奏过另外几首他委托别人为其谱写的左手乐谱。
不过,许多左手乐谱都很短,不适合音乐厅演奏。馆野泉请几个老朋友帮忙,其中一位是以浪漫风格闻名的日本现代音乐作曲家吉松隆(Takashi Yoshimatsu)。“他第一次找我时,心情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否凭借一只手重新回到舞台。” 吉松隆说道。其他作曲家,包括音乐系学生,也积极参与,创作了约30首曲目。
2003年秋,馆野泉回到日本,举办了一系列小型演奏会。为了给左手一点休息时间,同时也为弥补较短的演奏时间,他与观众进行对话。有一次,一名女子问道,他对无法演奏大部分自己熟知的乐曲是否感到遗憾。
“通过音乐,我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馆野泉回答说。
2005年春,馆野泉在东京录制了第一张左手钢琴演奏CD,弹奏的是拉威尔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正是当年他中风后避免谈及的曲目。此后,他又灌录了好几张唱片。
2006年,在一场演出中,馆野泉突然萌生了用右手弹奏一段简单旋律的念头,于是尝试一下,居然成功了。馆野泉看到自己的妻子玛丽亚在观众席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我用右手弹奏时,有一种春天树叶发芽的柔美感觉。” 馆野泉在最近一次巡回演奏会的开幕致词中写道,“右手的感觉依然有些生涩,但慢慢地,它可能会变得更加有力。”
Yuka Hayashi
前一篇:我们的城市之——秋天的百合园
后一篇:自制“汇源”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