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摄影诺基亚5300视觉摄影美图130万像素 |
分类: 【人在旅途】行走写拍 |
自212国道开通兰州至临洮的高速公路以来,还一直没走过。上周日心血来潮,临时一转念便开车从兰州来到临洮。
临洮这几年的变化可真大,一改往日小城镇风貌,有了一个人口大县的气度。临洮古置陇西郡,历来是控扼陇蜀的战略要地。临洮县被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审定为是马家窑文化命名地、古陇西郡治所在地、秦长城之西起点、陇西李氏祖籍故里,已正式载入甘肃史册。
临洮县还是全国花卉种球基地县,有很大的花卉市场。以下的图片就是在临洮的花卉市场用手机拍摄的,不知怎的,那天拍摄的效果真是超级棒,自己都不敢相信是用手机拍的(自夸一下)!
以下这些照片是洮河奇石:
临洮,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
陇右重镇。是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
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彩陶之乡”、“文
化县”之称,是“全国田径之乡”、“中
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木之乡”。
远在新石器晚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
1000年),即有马家窑、寺洼、辛店文化,
是甘肃仰韶文化发轫较早之地。
洮河万古流淌,一泻千里。数九寒天,大河小溪失去了往日的喧闹,洮河却不舍昼夜,急流匆匆。令人惊异的是,满河奔腾的不是冰凌,而是一簇簇、一串串浑圆晶莹、玲珑剔透的冰珠。一河浪花挟带着满河冰珠熙熙攘攘,逐波而去,这便是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
清代编纂的《狄道州志》中有不少赞美流珠胜景的佳作。王维新《洮阳八景》诗云:“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不劳象罔求,自有鲛人泣。”关于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凄美动人的传说。传说洮河流珠来自九重云霄骊龙的颌下,故称“骊珠”,又说是美人鱼哭泣的泪珠,又称“鲛人泪”。千百年来,这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引发着人们的无限联想,清代诗人陈仲秀有诗赞曰:“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珍奇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这首诗刻划了洮河流珠特有的气质和性格,维妙维肖地描绘出一幅冬日洮水流珠图。关于洮河流珠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起于西倾山激浪”之说。查《岷州志》,据《洮州厅志》记载:“洮水源出西倾山之北,地高流急,冬不易冻,激为冰珠。”就是说,洮河流珠生自洮河上游,是由于波浪冲激岩石,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受奇寒冻结而成。从洮河上游的碌曲,直到下游的临洮一带,每年冬至到六九前后,满河流珠浩浩荡荡,穿峡出谷,景象甚为壮观。世上江河万千条,此景唯独洮河有,洮河流珠以它独具一格的风采名扬天下。
传说美女貂蝉是临洮人,在洮河西岸的潘家集境内,有一处险峻奇绝的山谷,那便是神奇秀美的貂崖沟,它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女的出生地,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关于貂蝉的美丽传说。
临洮的女性个性特点突出,有点野性又很妩媚,执著而又大胆,肤色粉白,瞳仁是浅棕色的,这就是我接触过的多位临洮女性的特点。我曾经饶有兴趣地“研究”过她们,不知历史上她们的祖先有无和羌族通婚的历史,她们的个性真的和少数民族很相像,但却是汉族。
临洮有非常好吃的面食小吃“酿皮子”和烙的大饼,至今还叫“羌饼”,我曾经向临洮县文化馆的一位学者请教过,他说这种大饼就是从羌族那里学来的,是当年戍边的士兵们的口粮。可惜,这次匆忙,没有拍到人物和食物的照片。下次再去拍,嘿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