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
在东方的社会,不管是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都有一种现象,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上学过程其实是很辛苦的,要考试、要不断的被挤压着,在压力下学习。所以到学校毕业以后,跟他说还要继续学习,很多人的响应会说,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是学校里学生的事,他可以不要学了。因为在他的学习过程,没有掌握住学习方法,以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学习是辛苦的,想逃避辛苦。
在一次的训练活动中就得到验证,在过程中我发现有位参与者,他反思能力很好,反应也非常快速,对于他所提的内容,都跟时代的脉动、跟社会的趋势,掌握得非常的贴近。下课以后我就问他:「曾经理平常你怎么学习的呢?你怎么懂得那么多的东西?跟时代脉动结合得那么紧密?」
他笑了笑跟我说:「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就没有再念过书。」我接着问:「不读书你怎么知道那么多的内容,有那么多的内涵呢?到底你是怎么学习的呢?」
「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以前在学校念书的过程中,都是被逼迫着要学这个那个,又要考试,很痛苦。所以从学校毕业以后,我就把书本给丢了。」他说:「我不是从看书得到这些讯息的,我都是看XX报纸、XX杂志、○○周刊…等各式各样的杂志刊物,几乎每期我都看,就是不要读书。」「原来你是八卦学习法!」我笑着说。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看到课表上写着一个课题:学习如何学习,心理是很纳闷的。因为我从小念书学习到现在,已经近30年了,学习还需要学吗?」在另一次课程结束后,有位学员告诉我:「现在我了解了,学习是需要有方法的。」
是的,学习是需要方法的。
在工作职场上,很多时候许多人在传达信息或教导别人学习的时候,会认为我都已经对他说过了,他就应该会了;或者是,我都已经告诉他了,他就应该要会做了。但是,在工作上实际出现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不是对方做不出来、就是不了解要做甚么、或是理解错误了。因为传播信息以及接受教导的人,都是以他们自己的认定,来诠释所收到的信息与知识,没有能力或方法将这些信息与知识转化与诠释,以让他们成为适当应用的内涵。因而产生工作上的延误、组织间的内耗、甚至人际间的冲突,这都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缺乏启发学习的能力,所产生的问题。
面对学习如何学,第一个议题,是体察自己的习惯。
习惯如影随形,并不易觉察。如同我生活上的各式各样的习惯,在深度的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却不自觉。比如,每天上下班都走同一个路线、同样的交通工具,表面上是最方便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但是内在里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局限了而不自知。
因此,学习如何学习,第一个功课是跳出习惯,掌握向外看向内省思的心法。就像是日本剑道名家宫本武藏,教导他的徒弟柳生又寿郎一般。柳生年少轻狂,直到他父亲年纪大了也生病了,才警觉到自己要成才,而去求宫本武藏收他为徒。希望在父亲有生之年,也能成为剑道高手,光耀门楣不让父亲失望。
当柳生越急于求成,而愿意全副投入练剑的同时,宫本武藏却对他说,越是积极投入,修练时间越长,从一开始的10年、20年、到70年,甚至终其一生不可能成为剑道高手。柳生疑惑着问宫本,为甚么?
宫本武藏说:「剑道高手,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学习如何学习,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就是要让我们体察自己的习惯。看清楚,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的学习模式,或者说学习的形态是什么样子,以让我们走出那个学习的误区,更深刻、更有效的掌握学习能力。
你能体察到自己有哪些习惯吗?有哪些习惯正在局限你的工作与学习?或是它们正在帮助你的工作与学习?同时,你如何协助伙伴们觉察自己的习惯呢?如何协助他们学习呢?
经过对习惯的省思,对学习有哪些新的发现?(下周待续)
■
如您对用心经营专栏,有任何意见想表达,您可以在我们的互动讨论区(用心经营)论坛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