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帖收藏】图文分享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我面对学习时,印象中第一次接触到学习的意涵,就是在这论语学而篇的开头。读到这句话时,是在中学一年级国文课的传统文化教材中,当时在老师的诠释下,引来自己不少疑惑。因为当时老师的解释是:学了以后要不断复习,才会快乐。我的疑惑是,复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怎么会快乐呢?
后来,才发现学与习是两件事。学是从外面把东西学进来,习是把你会的东西做出来,用出来。「习」,是两个羽底下一个白,那个字是小鸟在学飞的样子,是学进来了去做的时候,才是叫做习。
在任何的学习上,只要我们学到会做了,可以实践出来的时候,确实是件快乐的事情。比如说你学会开车,然后你可以开车上路,那是很快乐的事情。或者有些人很喜欢到餐馆去吃,看到哪个菜很好,然后学了以后马上回家就可以做,做了出来,那是很快乐的事情。
但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这句话当中,还有另外的一个字,「时」是什么意思?
「时」,很多时候被解读为,经常或是时常。但是,每当你学会一件事,就必须经常做、时常做他的时候,除非这件事是你与生俱来的清净大愿、或是可以让你乐在其中享受的事情,怎么做都不会疲厌,否则学了一件事情经常要做,时常要做,那个也很烦人,是很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外加的责任,外加的东西,每天要时常去做,是会产生厌烦的。这个时候,如何不亦悦乎?
这也是学习如何学习,要面对的第三个主题:时间!
在中国经典中讲时间之道的,就属易经最能禅释「时」的精义。易经都是在谈时间的变化,易经里面的「时」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叫「时中之道」,另一个是「与时俱进」。
「时中之道」,是指时间到了那个时间点,恰巧需要那个东西的时候,你能够把你所学的东西用出来,如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一时,那一时就是时机点到了,恰到好处的用出来。我们可以把学到的东西,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上用出来,用得恰到好处,就是掌握了「时中之道」。
如果我们能够把所学的东西,都在恰当时间、恰到好处的用出来,那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那是,信手拈来不会功夫呀!这也就是我们在学习如何学习上的关键,在学习累积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能力之后,如何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把所学用出来。能够如此的潇洒生活,人生不亦快哉!
「时」第二个意思是「与时俱进」。意思是,跟着时间脉动在发展的时候,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用当下环境与时势的需要,去重新去做诠释其意义与内涵。其实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念古代的东西,像《论语》这些经典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他讲的那个精神跟那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现代。属于人性的东西不会变,但是环境、时空会变,所以过去用的做法跟现在的做法一定不一样,诠释也会很不同。
学习如何学习,就是要学习怎么去体会时代的精神,重新去体悟到如何因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能够跟着外在环境去做对话,跟着去做调整。这也是学习如何学习,很重要的另外一个动力,其一是学习掌握所学习东西的精神与意义,其次是不断的与时代演化作对话,重新体悟其精神意涵的时代意义。
经过学习如何学习的反思,你会如何重新定义学习呢?甚么是真的学会了呢?怎么样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呢?
这些都是现代企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运用知识工作者的重要领导与管理的议题。这也是位甚么现代企业主管,必须要修练成「教练型主管」的深层意涵。
你准备好了吗?你的组织准备好了吗?
■
如您对用心经营专栏,有任何意见想表达,您可以在我们的互动讨论区(用心经营)论坛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