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世仁·西进的背影(CCTV.东方之子)

(2006-04-20 14:00:29)
分类: 【梦中祁连】黄羊归川

  

温世仁·西进的背影(CCTV.东方之子)

(温世仁先生)

  这里是甘肃省古浪县的一个小山村,名叫黄羊川,您可能很难想象,早在4年前,这个偏僻的山村就有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更难以想象的是,黄羊川只是西部众多进行电子商务的山村之一,书写西部这一神话的人就是温世仁。温世仁是台湾的一位成功企业家,他出生于台湾的乡村,22岁时开始踏入台湾电子业。十年后,他带领的英业达公司已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内地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温世仁就预见性地提出了中国经济将在90年代蓬勃发展,随后他将英业达集团总部和最大的生产厂迁至上海。1998年,温世仁的事业达到顶峰,然而在他50岁生日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宣布不想再作生意人,温世仁解释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需要人去做但没有人去做,而我想做的就是这些事。

  黄羊川是一个贫困的地方,“靠天吃饭”是黄羊川人最常说的话,就连孩子们的前途和希望也寄托在雨水之上。就是在这里,温世仁找到了他想做的事情。当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回忆起了自己50年前在台北农村的生活。他说,我也是个贫穷的孩子,家里吃饭没有桌椅,晚上没有电灯,上小学没有鞋子穿。最关键的是当时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梦想,我了解这些孩子最需要什么。

  从23岁开始钻研第三波网络时代的温世仁认为,只有网络文明能让穷人可以告别土地,告别资源分配不均,站在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利用网络开发西部逐渐在温世仁的思索中形成,他计划10年之内,在中国西部一千个最贫困的乡镇,雇用1万名软件人才,这就是他的“千乡万才”计划。从2001年岁末开始,宁夏、陕西、甘肃的23所学校陆续成为千乡万才的会员学校。2002年1月,温世仁自筹5000万美元资金,成立千乡万才公司,用网络教育来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他开发西部梦想的第一步。 

  2002年4月,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奠基,这也是温世仁第一次踏上黄羊川的土地。在奠基大会上,他动情地说,虽然我生长在台湾,身体里面流淌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血液,今天来到黄羊川投资,在这里盖网络城乡中心,就是为了人们不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只要来到网络城乡,就能创造财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黄羊川职中的胡老师成了第一个在网络上获益的当地人。 

  胡老师:我们本地的蔬菜,种菜的菜农他就是说,希望我们跟他们一样,想想办法能不能利用网络,那么我们就上网,上网之后联系了几家蔬菜批发公司,把当地的蔬菜给卖出去,那么接二连三蔬菜卖成功了,后来的好几笔交易也自然就成功了。

  很快,在网上可以卖菜的方法,传遍了黄羊川,在网上卖出26万元蔬菜的数字又传遍了黄羊川,网络就这样引起了黄羊川人的关注。以至于当地组织的电脑培训人满为患。随着千乡万才计划的一步步开展,温世仁的脚步更加匆忙了,他不仅在西部城市考察,而且对每一个千乡万才会员学校,他都要亲自到当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此,他也被形容为漫游西部,四海为家的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小小的皮箱成了他全部的家当。从2000年到2003年,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342天住在旅馆里,每年的登机卡120张以上。目前,“千乡万才计”划拥有像黄羊川这样的会员学校100所,分布于15个省市,这些会员学校当中半数以上都开展了电子商务。这个计划将最终扩展到1000所会员学校。

  2003年8月是黄羊川网络中心封顶的日子,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封顶仪式竟成了温世仁最后一次黄羊川之行。2003年12月4日,温世仁在台湾因中风住院,陷入昏迷。12月7日,病情恶化,经急救后宣告不治,享年55岁。

  温世仁生前曾经说过,如果在他去世时,西部开发还没有完成的话,就在他的墓碑上写上,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曾经尽他最大的力量,希望实现西部的开发。

  (一波注:应网友要求在此转贴几篇介绍和纪念温世仁先生的文章,更多内容请点击我的链接:黄羊川千乡万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调重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