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耳其之旅(三)梅尔辛——1991

(2006-03-18 00:00:00)
标签:

感悟随笔

旅行

视觉

摄影

分类: 【人在旅途】行走写拍
梅尔辛——1991


  梅尔辛位于土耳其南部,南临地中海,是土耳其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保税区。在海湾战争期间,距离梅尔辛70公里的城市阿达纳设有美国的军事基地,美军的航空母舰就停泊在梅尔辛港口附近。海湾战争期间,在这里做生意的同仁们为了保税区仓库里的货物安全,留守在这里,每天像呆子一样,望着土人携家带口逃去800公里之外的伊斯坦布尔,望着美军的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起落落,也不知炸弹哪天会落在这个美丽的港口。不知道害怕,大脑一片空白,没生意就在港区内坚硬的水泥码头上学开车,海湾战争打完了,车也学会了,竟然也相安无事。
  同仁们的住宅区到保税区只需10分钟。这里的海拔高度几乎为零,站在住宅楼的每一座阳台上,都能毫无遮挡地看到湛蓝的地中海。这里有温柔广阔的海滩,浪花拍打着礁石,击碎成白色的粉末。
  走进同仁们居住的海滨公寓,始料不及的是屋内有一位中国“厨师”正在为我们做饭,一开口打招呼,竟然是地地道道的兰州人!
  “老乡,欢迎你们来!”这位魁梧的哥们儿友善地笑着,手底下变戏法儿般地飞快地包着羊肉胡萝卜馅儿的饺子。
  我是一个热爱烹调及美食的人。一看砧板上切得那样地道的牛肉片儿、黄瓜丝儿,以及盘中菜肴的色泽,就知道这位“厨师”是专业出身。一问果然是。
  两杯酒下肚,他便话多起来,当我们问他怎样来到土耳其时,他讲了一个令我至今难忘的故事。

  “我是两把菜刀闹革命”,他说。
  他十四岁就脚底下垫着砖头跟师父学砧板功夫,后来为省体工队的运动健将们做饭。钱挣多了,就开始玩赌,后来越赌越大,明知这是陷阱,可又拔不出来。为改掉这一恶习,他突然异想天开,去国外!可是他书没读上几箩,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每每签证都泡汤。那时,中国正好兴起“洋倒爷”,大家都往匈牙利跑,他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办妥了签证,拎着厨师的“家什”上路了。他想,凭他这1.83米的个头,再加上浑身的功夫,在外面混碗饭还不容易!
  国际列车滑过美丽的贝尔加湖,穿过寒冷的西伯利亚大森林,一路尽管疲惫劳顿,他却被美丽的大自然所陶醉。他游览了莫斯科红场,去了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最后到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但前景并不像他想象得的那样乐观,像潮水般涌进匈牙利的中国人,到处摆地摊儿,被警察这儿追,那儿赶,有的人钱没赚到,货物却被没收了。
  他扒在世界地图上看,到底去哪儿呢?一起来的哥儿们说,咱们一起呆着吧,不行再回中国去。不,他执着地说。
  终于,他看到了地图上那块三面环水的美丽国家,他说:“我要去伊斯坦布尔!”
  他上路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只能听懂两个单词:“Yes”,“No”!
  车站上的列车南来北往,他问道:“伊斯坦布尔?”“No!”他站住了。又问:“伊斯坦布尔?”“Yes!”他上了车。
  人海茫茫。他下了车,望着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不知该去哪里。突然,他想起在兰州临出发前熟人给的一个电话号码。当时没在意,现在可是派上了用场。这个电话打到了我的同仁们所在的公司。相逢何必曾相识!听到乡音便遇到了知音。他们把他从火车站接了回来,给他安排吃住,又帮他联系工作。  

  第一天试工,他那两把拉牛肉面的功夫,就把开餐馆的台湾老板给镇住了。“行了,你明天就来上班。”他欣喜得愣住了。接着,老板免了他三个月的试工期,还花了三天时间,专门坐飞机去首都安卡拉替他办好了工作签证和居住手续。他每天在拼命,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两、三点才回宿舍。抡炒勺把胳膊都抡肿了。
  闯开了局面,他又来到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这里驻扎有美军基地,喜欢吃中餐的人格外多。他来到一个叫“大龙”的餐馆,老板娘是菲律宾人。仍然是从早上十点干到晚上十点,从砧板到掌勺,样样都得自己来。老板娘视他为摇钱树,不时给点儿小恩小惠,甚至还给他抛媚眼儿。不久,距离美军基地更近的“小龙”餐馆也开业了,还是一个菲律宾老板娘。他被“小龙”高薪聘走,“大龙”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而“小龙”餐馆,每晚停车场都被塞得满满,客人们坐不下还要在门前排队。
  每天挣钱干活,干活挣钱,一句话也听不懂,只能凭感觉行事。又苦又累,无处发泄就朝“土人”们发火。那些给他剥葱剥蒜的“土人”,有时动作慢了点儿,他就抄起炒勺一路抡将过去,打得“土人”撒鸭子跑。事后他又后悔,不能够原谅自己,他把这些出格行为归咎于“想老婆”。是啊,每日劳顿之后回屋对着空空的墙壁,没人与他交谈,舌头都不灵活了。只有每晚捧着“家书”,自言自语地朗读。读着读着,泪水便盈满眼眶。
  海湾战争那会儿,美军基地的两名士兵被绑架了,基地的士兵们吓得不敢出门,餐馆的生意日渐萧条。他被解雇了,整整两个月没事儿干。每天眯着眼看土人们携家带眷地逃跑,他一个人在海边踢石子儿,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瞎逛。不知道饿,也不知道害怕。在海边,他每天望着黑压压的蝙蝠一样的轰炸机带着炸弹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又无声无息地回来落在了甲板上,他想,又是一批炸弹投出去了!就这样,他还是坚持到了打完仗。
  后来,他又回到了“小龙”,钱也赚得差不多了,准备回国把妻子、孩子接来。我们到达梅尔辛的前一天是圣诞平安夜,客人们给了不少小费,还送给他很多小礼品。但他听说家乡来了人,到晚上十点半,摘下围裙说什么也要走。老板娘只好在门口给客人道歉,说大厨有事,实在抱歉,改日再来。他驱车赶到梅尔辛,连夜就给我们做饺子馅儿,兴奋得一夜没睡好。
  吃过这顿不寻常的饭,我们一起去地中海边照相。夕阳映照着冬日的海水,也把白色沙滩染成一片金黄。我和F还有这位老乡,站在浪花飞溅的礁石上,照了一张三人合影。
  记得那天因为听老乡的故事听得忘记了时间,差点儿误了飞机。多亏飞机晚点,才赶上了趟。回到伊斯坦布尔,已是半夜。每每想起这个老乡的故事,都要感叹一番,从他平凡而又传奇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西部人那种坚忍不拔的力量。今天把他的故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对我来说无疑是快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