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示厅是科幻创意销售的一个组成部分
芝加哥科幻大会从周四到第二周的周一,共计五天。在日程表单上,每天的活动被编号和排好位置。总共有871场。如此庞大的会议,如何进行管理?从去年我们报名之后,就一直不断收到组织委员会的种种信件。这其中,有招募志愿者的信,有告知最近动态的信,也有跟我们单独联系安排事务的信。组织委员会也全部是志愿者,做事时以商量的方式进行,因此,也有耽搁和扯皮的现象发生。象我们几个中国人的邀请函,就迟迟没有收到。这次去到美国,跟BETTY一起吃饭,她讲起整个会议的安排,说主席跟她们的想法就常常蛮拧,我们催促邀请函件的信,她转发过去就没再管,谁知道一拖再拖,她只好再次摧问,对方还说早发了。
当然,多数情况下管理还是井井有条。我没有得到会议的官方统计,但据说有6000多人参加了大会。这些人除了象我们这样注册全部会议日期的,还有只来单独一天的。对他们的会费,要减少收。所以,从第一天报到开始,注册处就一直有人值班,直到结束。
我记得我们在成都做银河奖和星云奖颁奖大会,以及在北京做国际科幻大会的时候,都采用了多会议室平行开会的方法。较多的一次是用了三个会议室。而前年去澳大利亚开会,他们是10个房间平行开会。但这次的芝加哥科幻大会,平行开会的房间在20个左右。安排这么大型的会议,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因此,各种人到场后,都会收到一个有用的信件。象我就收到了我自己的会议名卡,这个将来会放在研讨会的桌子上。名字卡的后面,写了您都会在几点到哪个房间担任嘉宾。象我的后面就写了四个活动,我都是嘉宾位置,但有这个东西就很容易找到会场。除了在这里给自己一个通知,如果其他会议参加者希望找我,也能在网络上查到我都在何处。不行就在印刷的日程本上寻找。除此之外,我还从信封中发现了两封信。一封是讲如何当好嘉宾。另一封讲如何当好主持协调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活动的主旨。活动促进了和谐发展和产业发展
说到协调人,我不得不说我们所有中国研讨会的共同主持协调者JANICE
BOGSTAD。JAN跟我有多年联系,从邮件上看,她总是风风火火,脾气很大。她当过两届美国科幻研究会的副会长和一届司库。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较大的科幻社交圈。之所以让她来担任我们的主持,是因为她懂中文且教过中国相关课程。例如,近期她还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我是到开会的当天才在门口见到她的。她一眼认出我,并说: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给你来个拥抱。我对此虽然有准备,但是还是不太习惯,所以张开的胳膊几乎拦住了拥抱者。旁边的人看着一定觉得十分好笑。JAN的主持非常干净利索。上来先介绍她自己跟中国科幻的关系,她很谦虚,说只是跟我写过一些文章和教过残雪、虹影等的作品,且在中国西安呆过一段时间,所以对中国科幻不了解。但会议开始之后,我发现她做了大量功课。从网上上查找了许多资料。在我一点点介绍我们在北师大和其他高校展开的中国科幻研究工作的时候,她也感到非常兴奋。有关她的主持,我觉得就是简洁明快,恰到好处,善于调动各种资源,也善于调动来宾的参与。最重要的是,她总是能在结尾处能画龙点睛。
我们有另一个虽然不是协调,但却胜似协调人的新朋友,就是江明(Emily
Jiang)。江明的祖籍虽然是台湾,但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由于父母的缘故,她能听懂且能说流利的英文,又由于自己的努力,她可能还能阅读一些汉语。江明是个作家,她的小说已经发表,她还是作曲家,歌曲马上会上演。这次她能来各个会议充当嘉宾,可能是因为她一直在给《轨迹》杂志做志愿者,跟科幻界关系紧密。江明的为人谦虚、热情,既能懂得美国人的关切,更知道中国人的担心。跟她在一个研讨会上,你总感觉在受她的呵护。而在会议之外,她是我们最好的引路者和社交导引。她不断把我们介绍给美国科幻界的各种大腕,让我们看到了许多过去所没看到的美国科幻侧面。恰恰江明的热情帮助,我们的几场研讨会才能这么顺利地举行。在每一次会上,她还承诺参加者说,她将把进一步信息提交给大家,只要你们留下电子邮箱号码。

素质优良的志愿者,使活动井井有条。左三JANICE,左二EMILY
正是这种多人的、自律性的、奉献性的努力,才使整个大会开得丰富多彩。我不能说会议中没有出现过问题。象我们之前有人因为签证拿不到,就曾经紧急求助他们。结果,他们动用了种种不同“关系”,即直接给住北京使馆电话,也让其他美国驻外使馆的科幻迷朋友协助解决。虽然最终我们的难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但他们的这种持续努力,给会议克服了不少障碍。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
在国外开会,吃饭是个问题。在最后一天我才知道,原来会议宾馆中有个地方,供应免费的饮食。虽然吃的东西过分美国化,有肉、薯片、青菜、饮料,但总是能吃饱。除了这种免费的吃饭处,楼上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找到吃的东西。
联系车带着我们去天文馆参观,也是会议的一项活动。此外,还有一些需要开销的。如雨果奖的颁奖典礼。但所有这些,都被工作人员很好地应付且没有出现大的差错。最后一天我们还去了艺术展的现场。在这些天中,人们都可在艺术作品中写出自己将要给的价格,而出价最多且没有更高报价者,可在最后一天去买到这个作品。图书展览和各种装饰、服装品的展览,也是开到最后一天。
有关会议组织的过程,还有很多可介绍的。我们这里常常说,应该把创意产业搞起来,这次会议就给我深刻的体会。科幻出版是个创意产业,而与它相关的周边产品开发和科幻旅游,也在这个侧面跟进发展的。至于出版而是找到作者,电影公司找到剧本底本,都在这样的会议上通过所谓的BUSINESS
MEETING得到了解决。芝加哥会议的组织者通过这个会议,可能还能有所收益且为未来的科幻活动奠定基础。而在舒适的环境中的科幻迷,则通过参加讨论、朗诵会、化妆舞会、各种PARTY宣泄了自己的热情,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看到了自己周围还有跟自己一样的这么多朋友,感到了社会的温暖。这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