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北京飞来科幻乡亲,台北一见如故!

标签:
台湾北京科幻大陆杂谈 |
分类: 科幻文学 |
北京飞来科幻乡亲 台北一见如故
──2012.4.30晚间欢迎小姬和油飞
黄海
2012.4.30下午一时许,接获居住香港的大陆科幻评论家三三丰电子邮件:「大陆著名女科幻迷小姬在台游览,看看有没有机会和台湾科幻迷一晤。不知您有没有电话可以联系?谢谢!」(后来见面才知所谓科幻迷,是太客气的说法,姬小姐是新华社记者,我问起韩松著名的人文科幻作家,她说是她的领导。我前几天还在脸书留言,提起科幻的定义是「无限的可能」,就是来自韩松参加挪威文学会议时,他从文学书屋的科幻手册看到的,而我是从韩松的一篇报导读到的。这个定义,可以补充苏恩文的科幻定义「认知的陌生化」;我的科幻定义:「如果的艺术」,科幻是「合理化超现实」,作为另一个有效的诠释)
今晚紧急揪团: 刚接讯息,北京一位科幻迷姬小姐来台观光,今晚从南部才到台北,明天要走,盼与台北科幻迷把握时间相会拍照聊天,她与吴岩很熟( 我也是,吴岩是北京科幻文学硕士班主持人) 我建议先在她住处台北火车站旁「天成饭店」大厅见面聊聊,到时她说想到附近逛什么地方再说。想来就来,同好想趁机聊聊咱们自己事也行。
临时揪团不辱使命,见证脸书威力。不花一块钱电话费,很快招来三位帅哥同好的响应,他们是千秋仁(作家、股市投资人) 、蔡闲者(法律系讲师) 、李伍薫(作家) 。这样不会让远来的科幻迷失望,我放下一块心里的石头。
科幻迷相逢,果然一见如故,姬小姐开朗活泼,有如他乡遇故知,侃侃而谈。姬小姐还带来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来台的交换学生油飞,她目前在台大念社会学系,斯文端庄。姬小姐要我们叫她小姬,她说,去年在成都的科幻大会见过我,我笑说,大概我头发少,额头秃亮,好认吧,伍熏去年也去成都,她却没什么印象。原来姬小姐是北京的科幻干部,是科学松鼠会的重要成员,我提到我所敬佩的韩松,她马上说,韩松是她的领导。大陆非常优秀的人才投入科幻产业,只为了兴趣,把科学与科幻当作职业生涯之外的热点,台湾是必须把科学与科幻分开,不能混为一谈,科幻的东西不能在科学刊物出现,目前也没有科幻刊物。《幻象》是1990年代的刊物,是季刊,只出了八期。小姬的手机上网,马上传来北京吴岩的讯息,说吴岩老师正在网络问候我,真是天涯若毗邻,与天边的朋友可以随时如在眼前。蔡闲者也介绍了科幻学会的活动,谈到难攻博士活泼的主持科幻学会的过程。(我觉得「中华科幻学会」,太正经八百了,北京的科学松鼠会,都有其意涵。)
聚会,从七点多一直开心聊到快10点咖啡店打烊,谈到很多科幻产业重点所在,谈到作家阿来、钱莉芳,都能以作品创造高额的销售量,带来财富,台湾这边是无法想象的。台湾著名的网络作家的待遇,不能与大陆等量齐观。台湾市场不大能接受硬科幻,刘慈欣的作品没有卖得很好。我提起夏笳,这位北京的科幻作家美女,曾经创造了所谓「稀饭科幻」一词,认为科幻中的科技含量淡淡即可,不宜过高,否则引起阅读障碍。小姬说,夏笳目前念博士班。(她除了是物理系的气像硕士,还念中文博士班;大陆的科幻人才方才学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我提及郑文光,这位中国大陆的科幻之父,1992年我在北京见过他,她说遭遇到批判斗争,科幻在1983年一度被认为精汅染掩旗鼓。这是我所熟知的历史事件。
台湾这边的出版物,多年前差不多以二千册为一版,最近大约减为一千五百册,台湾的文化出版业在衰落,目前稿费大约每千字台币500元(从前是1000-1500元) ,却难得有机会发表或出版,写作者变成义工性质,只能免费自行上网提供读者阅读,或者角逐文学奖之后再由出版社发掘出版。总之,大陆人多地大,一旦经济发展起来,比起已经倒退二十年的台湾,有如大巫见小巫,身为台湾作家必须考虑整体简体字华文市场的视野,不能故步自封,台湾的作家必须融入整体华文简体字市场,才有发展机会。大陆成都去年的科幻大会,耗费百万人民币,我去年已听说,是北京「看书网」网站捐助的经会。网站靠点阅收钱,能有辉煌的营利,在台湾看起来不可思议。
小姬提供了「果売网」的网址,说这个网站接受投稿,对作者付稿费,每千字大约100人民币,提供读者免费阅读。这在台湾又是不可能的事,大陆做到了。
台湾必须赶快在科幻创作和科幻电影拍制上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