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星云归来话感受
(2011-11-22 11:32:55)
标签:
转载 |
分类: 科幻文学 |
成都,第二届全球华语星云奖颁奖仪式,前所未有的盛会,前所未有的狂欢,前所未有的媒体关注。我丢下手里的工作,穿上萧星寒的马甲,来到科幻迷的圣地。置身其间,种种奇迹如春天的桃花纷纷绽放。在这群中国最有想象力的人中间徜徉,我时不时地想:科幻的聚会与其他的聚会有什么不同呢?我一边聆听着他们的只言片语,一边观察着他们丰富的表情。我发现,他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意,某种宗教般的情绪在四周弥漫,而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别处永远无法听到的。我不禁想:这些中国最有想象力的人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观点,都可能使未来发生难以预知的变化——蝴蝶效应是也,后来黄海老师和张之杰老师纷纷表示要写科幻长篇就能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宴会,售书,论坛,签约,论坛,照相,闲聊,颁奖,北川……匆匆,太匆匆。结束了三天的旅程,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于是,柴米油盐,种种杂事再次缠身,但一想到有那么一群人和我一样,痴迷于科幻的欣赏与创作,我不再感到孤独。
第二届华语星云奖颁奖仪式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我总算有时间来梳理参与星云奖全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整场仪式有人摄影,有人照相,各种媒体也做了相关报道,因此,过程我就不再重复,只是信马由缰写写我的观感。
新生代科幻作家集体加冕
本届星云奖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新生代科幻作家集体加冕。这无可厚非。在中国科幻最灰暗的岁月里,他们没有放弃。用自己的文笔,描绘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科幻世界。中国科幻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的坚持、开拓与耕耘。为他们集体加冕,既是对他们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希望他们在可以遇见的将来,为中国科幻添砖加瓦,写出更多更好地作品。
为空缺叫好
多元化
多元化一词多次出现在发言人的演讲稿里。但我觉得,对于多元化的解读与实际操作还不够多元化。如果因为《三体》系列的畅销,市面上出现的全部是“三体”式科幻,那就不仅是“三体”的悲哀,而是中国科幻的悲哀了。
多元化首先表现在主题上。这个主题,可以是传统文学表现过的,诸如爱情亲情友情,也可以是科幻文学所特有的,如人类大义、灾难生存、科学狂想、文明对话等。
其次表现在风格上。
譬如大刘的宏大,何夕的抒怀,韩松的诡异,老王的苍凉,此外,我们还需要诙谐幽默,需要机敏跳脱,需要惊险刺激,需要恐怖悬疑……换句话说,读者需要核心科幻,这是科幻保有自身特质与魅力的需要,同时也需要传奇科幻、通俗科幻,乃至于稀饭科幻,这是科幻扩大自身影响的需要。
第三表现题材上。
科幻题材之丰富,超乎想象。坎贝尔说,科幻可以写所有的时间里里所有事情。中国现有科幻在题材的使用上还不够全面,虽然说外国科幻在各个题材上精耕细作,把所有的题材都写了个够,但灰姑娘的故事写了一千次还是有人爱看,科幻同样如此——当然,前提是你写得足够好。
吴岩老师在一篇文章表述这样的观点:科幻的每一次崛起都是因为它找到了新的表现题材,从太空歌剧,到新浪潮,从赛伯朋克,到女性主义,莫不如此。中国科幻想要取得突破,需要寻找这样的新题材。(我觉得这话真的说到点子上了,协会可发起相关讨论)
第四表现在载体上
目前,杂志和网络是科幻的两大载体,但这两大载体现在有点儿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科幻的总体发展。在这一点上,协会应该主动出击,与网络科幻联系,共同把科幻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上,多元化都是科幻繁荣的必然之路。与别的类型文学不同,科幻可以精英化,而且可以精英化到某种极致,然而科幻却并非必须精英化,诞生于草根的科幻在民间才有最旺盛的生命活力,而多元化是最适应民间的。
影视之路
在颁奖仪式前后,都不断有人提到科幻的影视化。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一直进展不大的问题。鉴于现状,一来就上成本上亿的科幻大片,并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的可能性不大,好莱坞也是在几经试探,在《人猿星球》《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等片热卖之后,才大胆开掘科幻电影这个金矿的。所以,与其抱怨中国没有像样的科幻电影,倒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第一,从现有科幻小说挑选出精品,改编为漫画,以合作的方式,出售给漫画类杂志,进一步发掘现有科幻的价值,并拓展科幻的生存空间。
第二,与动画制作公司联系,将挑选现有的科幻小说,改编为动画片,走电视的路线。现在国内动画制作公司多如牛毛,有的制作水准相当高,运营得当,并进行相应的周边开发,成果会很显著。
第三,支持科幻短片的创作。建议协会设立最佳科幻短片奖,一方面发掘科幻影视创作人才,另一方面逐步扩大科幻电影的影响。
第四,主动与电影公司联系,打破科幻圈与电影圈之间的隔膜。协会要主动参与到电影公司的科幻类电影的制作之中,推荐科幻原创,推荐科幻构思,协助编剧,这些都是可以做,也值得做的事情。
奖项设置建议
奖项自然要保持稳定,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鉴于科幻影视的现状,最佳科幻影视奖改为最佳科幻短片奖。
最佳作家奖类似于终身成就奖,建议改为三年或者五年颁发,表扬过去一定年段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最佳科幻图书奖建议定位为科幻选集和科幻理论著作以及科幻漫画,长篇科幻小说还是去参与长篇科幻小说的竞争吧
强烈建议增加科幻新人奖。星云奖的意义不仅要为已经为科幻做出贡献的人加冕,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中国科幻挖掘更多的新人,要让新人写了科幻有编辑可以指导,有地方可以发表,有奖项可以获得,这样新进的科幻写手才能留得住,曾经离开的人也才会回来,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幻的创作之中。
正如姚海军老师说,中国科幻需要星云奖,中国科幻迷需要星云奖。作为参与过第一届星云奖的“老人”,我明显感受到了第二届的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接待工作的每一方面,体现在颁奖仪式每一个环节,体现在与会者每一张笑脸上。组委会全体成员为这次颁奖活动的成功召开,可谓是殚精竭虑。尽管也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相信来年的第三届星云奖会办得更为成功。
最后啰嗦一句,下一次颁奖仪式时间控制在三个小时以内,另外,千万要换个懂科幻的主持人。
后一篇:悼念巨龙之母安尼·麦卡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