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寄语百年科幻精品

(2011-04-20 20:57:49)
标签:

百年精品

杂谈

分类: 科幻文学

 

 

    去年飞氘和韩松从上海开会回来,说在复旦大学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和作家都对科幻文学的发展很有兴趣。当时一些知名的老作家和理论家还说,应该搞个百年经典作品的系列。把中国历年来的重要作品都认真研究一下,整理发表。据说从哈佛大学到复旦大学的一些学者都相当看重科幻这个重要的领域,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作者,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但回来之后过了几个月,几乎没听到动静。一问,大家都觉得这个工程太大,要甄选的作品很多,其中还有许多重要的学术问题值得探讨。出版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承担。从现在看,把晚清的大系出齐,就相当不易。象《月球殖民地小说》、《新纪元》、《新石头记》,部部都很有特色。有创新乌托邦的,有古典侠义类的,有借鉴国外的,总之,部部都是一个研究的本体,部部都是文学的宝藏。对这样大的工程,这些大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自然不会冒然投入。

    我很感动老师们的谨慎和认真态度。

    文学研究跟科学研究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别说考证方面有大量工作等待着,就是文本的一些细节,已经值得很多详细分析。《月球殖民地小说》为什么写不下去?《新中国》中的“内国博览会”,是否“万国博览会”或今天的“世博会”?所有这些都必须研究者认真分析和论证。

    民国之后,科幻文学的发展到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对威尔斯的普遍赞扬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在这个时期到底有多少作品?请传承和脉络到底如何?

    到新中国建国,虽然时间跟现在近了许多,但更多的科研问题涌现出来。新中国的科幻小说何时起源的?我在香港遇到香港科幻研究会的人,举出一部我从来未曾听说过的新中国早期科幻《宇宙旅行》,从未出现在中国科幻的历史记载之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香港能收集到更多资料?他们能将新中国科幻历史提前吗?

    好在,随后的岁月中我们已经出生。能跟50、60、70年代的大师们见面是我们的幸事。至今,我这里还有一整排文件箱,都是郑文光未发表的手稿和通信。这些东西,要等待慢慢整理和分析,才能看清其中的脉络(陈洁已经出版的《亲历中国科幻》,还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整理工作还需要有人能深入地展开。)我还记得跟童恩正见过几次,每次都从他谈话中得到很多教益。他对未来的预测跟后来发生的事情十分接近。还有更多老师们都还心中有话,都还等待着记录。所有这些,都还没来得及口述实录研究的记载。

    最近的20年,更是人才辈出。多少新作者涌现。作品创意丰富,想象力四通八达。到底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去勾勒这个时代?什么才是评判科幻的标准?所有这些,都等待着科研工作者踏踏实实去研究,去给出答案。

    幸好,现在又出来要搞百年精品的了。这是个绝好的消息。希望这是一个科研的开始,而不是一个什么炒作。让我讲,科研是硬功,胡来或抄袭不能用,吹吹打打更不管用。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怕才是对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贡献。

    我们等待着一个具有特色的百年精品系列的到来。

    惟有这样的系列,才是经典,才值得推崇和参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