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母亲是位三栖翻译家
标签:
转载 |
《天津日报》记者周凡恺先生1991年撰写的《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一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家母生前的译作,并称家母为三栖翻译家。
文中还提到,家母为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科普著作印数过少而遗憾。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母亲历年来翻译的一些优秀著作,日益得到出版社和读者的重视,旧作不断被再版,一些优秀译作还常被几家出版社争相出版。譬如,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再版发行的,前苏联维•比安基撰写的《森林报》,截至10月底,已经23次加印发行……
听说王汶骑车摔断了腿,便去探望。
她在床上躺着,虽然动不得,却是很开朗的样子。她说,腿断了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别扭的是并发了糖尿病。有一日她特别想吃一个西红柿,几乎和自己斗争了一天,终于放弃了这小小的愿望,但一丝难过也随之涌上心头。
后来我们就谈到翻译。
王汶说:“一个人不仅要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最好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幸好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都说王汶是三栖翻译家,这并非指她精通三国外语。三十多年来,她翻译了《草原的太阳》、《表》、《罪与罚》(与人合作)、《柯丘宾斯基小说选》、《俄国作家童话》、《回忆伊林》等大量文学作品,也翻译过纯科学的著作,如《植物生态学》、《林木育种学》等。但她最喜欢的是科普读物,尤其爱翻译与大自然有关的少儿读物。一接触这类作品,她便想起浪漫的童年时光。
王汶1922年10月生于北京。5岁即入北京树德小学二年级读书。六岁时,她们举家迁至哈尔滨。王汶也转入一所俄侨学校就读,这给她的俄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汶的母亲是七十多年前日本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头一个中国女留学生,一生酷爱大自然,喜欢培育植物和饲养小动物。所以,有一个时期,她们家的后院就成了植物园和动物王国。她至今还记得那只白色狐狸狗到蜂箱偷吃蜂蜜时被蜇得嗷嗷直叫的窘相。记得心爱的小狍子齐克被大猛犬咬死的惨状,以及猎狗戴济睡觉时偷盖哥哥的毛毯的滑稽样儿。此外,她们家还养过鸡、鸭、鹅、金丝雀、鸽子、大雁、波丝猫、长毛兔、山羊和母狼狗菲菲。王汶还一直想养猴子和小狗熊,由于父亲强烈反对,才未实现。后来,她大了些,被送往日本深造,虽然离开了那些植物和动物,但父母为她埋下的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却在心中悄悄地萌动。归国后,她即开始了翻译工作。早期的作品大多是优秀的科幻、科普读物,像《人和自然》、《气球上的五星期》、《人怎样变成巨人》、《动物奇闻》、《动物的飞行》以及后来的《森林趣事》、《好狗莱依》和科学童话集《冬天的客人》、《用不同的眼睛看》等等。其中,五十年代她翻译的《太阳和它的家属》,曾倍受小朋友们的欢迎。这本书,近几年又分为两册——《星空、地球和太阳》及《地球的伙伴》重版。她说:“我总算实现了一点点童年的理想。”
她翻译的东西如此庞杂,是否互相矛盾呢?王汶说:“这就好比在学校里,我可以同时学文学、数学、自然和历史、地理一样。”翻译文学作品时,她一定得寻找自己特别喜欢的,不为译而译,因此能迅速地进入角色,适应原作的氛围,即使是别人已经译过的东西,她再译时也别有韵味儿,而那些纯学术著作的翻译,则得益于父母从小给她养成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她工作时心无二念,一丝不苟。
除“文革”中被迫停下笔,为生计而替别人当保姆的那两年外,王汶一直笔耕不辍,到目前为止究竟译了多少东西,她自己也搞不清。
最近王汶虽常译写小说,但心却仍在科普读物上。她喜欢大自然,更喜欢孩子。她想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如何观察自然,学会做自然的主人。然而她一直很忧虑。前几年她译了一本《我们周围的新科学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科普读物。对少年儿童虽然有益,但只能印几千本。究竟是现在的儿童不需要这种书了呢?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她很茫然。
(注:母亲的译著,凡尔纳著《气球上的五星期》在该社再版)
同时出版发行的不同版本的《森林报》
![[转载]母亲是位三栖翻译家 [转载]母亲是位三栖翻译家](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