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感童话和创造力童话的分界线

(2010-08-30 12:17:24)
标签:

童话

儿童文学

杂谈

分类: 生活在神秘的世界里

美感童话和创造力童话

——读周艺文童话《冒险小王子》想到的

 

 

 

 

我有一种感觉,中国的童话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解决了半个问题,缺乏另一半。

我说的解决了一半,是它确实区分出两个不同类别:美的和热闹的。但是,对两类童话的生成机制和适用范围,多年以来却没有很好地阐释。

根据我这个外行的理解,所谓美感童话,是阅读时能很快把握其中美学含义的那种。苍茫的大地、独行的小狼、圣诞节喧嚣的大街上瑟瑟发抖的买火柴的小女孩,等等等等。这样的作品只要拿起来看上几页,就可以从中提取出意境、提取出纯真的爱。

美感的哲学解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人们曾经生活在那里,即便是降落凡尘之后,还是会时时产生回忆。在今天科技发展的时代,理念世界观被多数人所否定,但还是有许多变通的解释,例如,心理学家会说,在人的大脑中天生就对一些构造具有偏好:黄金分割、明暗对比、幽闭和敞亮、热和冷……,所有这些出现的时候,数万年积累形成的脑细胞中的复杂联系,立刻让人把握住其中的形式含义,美就这样生成。

遗憾的是,美感童话虽然能温存人的心灵,让雄浑或崇高鼓舞个体超越当前的艰苦,有信心面对明天,但却无法提供迎接未来的有效方式。因为朝向理念世界的探寻是一种倒退,一种回到胚胎、回到襁褓、回到古希腊、回到不存在的历史的倾向,美感童话对明天,更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一些情感抚慰。应对明天,还需要另一种朝向未来的、具有创造力和方法学特征的童话。惟有存在这类创造力童话,才能让孩子在面对全新世界时不会束手无策,让他们获得先进的认知技巧,排解前进途中的困难,达到人生的成就。

多年以来,由于有关创造力童话被莫名其妙地贴上了热闹童话的标签。虽然热闹并无价值判定的含义,但如果将热闹和美感相互对照,一种卑劣的意图便犹然彰显。因为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来讲,美从来都是褒义的,跟真和善统一为人性的终极追求,那么,非真非善非美的“热闹”,所能面对的价值审判,自然是严酷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谓的热闹童话,会发现这类作品其实充满了行动力,充满了流动着的边界跨越,充满了有趣的细节,充满了对环境的敏感和依照环境改变而改变的认知特性,而这些,跟创造心理学所谈论的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细节性和敏感性等认知特征之间,都有着明显的联系,更不要说这类作品中所展示的疯狂冒险,弘扬了挑战精神,好奇性格和想象力的作用。观察世界上任何一个富有创建的人,恐怕都会从这种童话中学到东西。更不要提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少年了。

与美感童话指向过去和相对固定的理念世界不同,创造力童话朝向未来和开放。故事的热闹,是因为行动的迅速,想象的丰富。恰恰由于这些想象力所创造的神奇世界,使孩子在跟随作者的冒险中进入一种对现实的TIME OUT(球场上叫暂停),给他们机会放弃清规戒律,自由自在的享受狂欢,在狂欢中治疗了现实带去的伤害,恢复心理的平衡,找回克服当前困难的勇气,找到通向未来的方法。

我觉得周艺文的童话,就是在这条创造力道路上前进的最新尝试。他的故事试图跨越边界,将现实和想象、有机物和无机物、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魔法和科学……他注重故事内容的变通和流畅,注重对细节的展示和对变化的敏感观察,在人物塑造上,他的小说也注意了对冒险和挑战性格的褒奖。我对一个诗人、画家、探险者、出版家能走入童话创作这件事情本身感到欣慰。也许,正是他的这种跨界的经历导致他能作出这么好的童话故事。我更希望能改变多年以来中国童话分类的旧的积习,真正将美感童话和创造力(认知)童话的生成机制、构造方式和教育功能展现出来。我相信这一工作不单单关系着为占据着半壁江山的热闹派童话作家的“平反昭雪”,更关系着如何营造未来童话发展大氛围、塑造中国孩子未来性格和增进他们心理能力的伟大工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