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幻大王》:科幻BUG谈

(2010-05-19 12:36:17)
标签:

科幻

失误

bug

杂谈

分类: 科幻文学

《科幻大王》:科幻BUG谈

科幻小说BUG谈

吴岩

 

科幻作家都是些冒险狂,他们总是希望打破禁区,给人类带来一个全新的天地。但是,恰恰是这种探险和创造性的行为,使他们常常发生失误,也会因此受到指责。

最简单的失误,是由于丢三落四的毛病造成的。有丢散落四毛病的作家如果将这种个性表现在作品中,就会给读者留下许多谜团。

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法国作家凡尔纳让主人公英国绅士福克先生带着好心的仆人路路通四处旅行,力图证明自己的守时能力。但是,天地人文都跟他们作对,不是要登上的船已经离港,就是护照文书被调换,不是行李丢失,就是遭遇当地土著。一次,路路通在北美被土著抓走,福克先生组织人对抗,打了很久,还是要仓皇逃跑。也许作家对这段写累了,那个被绑架的路路通,在后面的某个地方突然没事人一样地又出现在作品中,这构成了凡尔纳小说中的最大败笔之一。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凡尔纳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每天写一点,写多了,就忘记了前面的缘故。

作家构思上丢三落四造成的失误,确实不该原谅。本来整个故事归你管理,你就是故事的上帝。当不好上帝,确实对不起读者。凡尔纳另一个失误,是他有名的三部曲中的一位主角尼摩船长的国籍。《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中都写到了尼摩,而且两本书可能间隔了一段时间,因此尼摩到底是印度人还是波兰人,据说搞不清楚。所以,写系列小说的人一定要集中精力,而且,应该做好创作日志。否则,留下这些遗憾,让读者扼腕叹息。

不过,由于作家自己失误造成的问题还算是少数。更多情况下,失误应该归功于当代图书出版是的工业化过程。一个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过程,中间环节还是会造成很多麻烦。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科幻故事。那是在七十年代末期,科幻小说常常发表在科普杂志上。我记得《少年科学》和《科学画报》登载这种故事最多。于是,每个月等待这两个杂志的出版,就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事件。由于纸张短缺,刊物的订户被严格限制。因此,我常常无法在年初订阅。这样,每个月都要等待发行日期临近时到邮局去排队。而每当我买到了泛着油墨香味的杂志的时候,就有一种无限欣慰的感觉。我记得当时《少年科学》刊登过叶永烈老师一个短篇小说《海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记者到广州采访海马,发现所谓的海马,和中药铺中的那种微小的海洋生物无关,而是通过加戴人工腮,使养马过程全部转移到了海底。这样,在广东浅海的大片海草区域中,一些马匹自由地在那里奔走游荡,既增加了马匹的饲养量,也为国家节约了许多宝贵的耕地。小说写得非常适合儿童阅读,插图也非常精美。但我仔细一看,还是发现了问题。那戴着面罩的海马,该怎么吃海草?画面上的海马两只鼻孔完全裸露在海水之中。这样的海底放牧,怕一天也无法实现。我斗胆写信给叶永烈老师,强烈要求解释这个海马为什么不会被淹死。但叶永烈老师只是回信说,那是画家的艺术创作!

科幻小说再艺术创作,也不能这样啊!我真为画面破坏了叶老师的小说创意而深深地惋惜。

由于出版环节造成的失误,多数也发生在系列小说之中。还以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为例。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三部曲中,尼摩船长乘坐的潜水艇在《海底两万里》里译为诺第留斯号,而到了《神秘岛》中,就被翻译成鹦鹉螺号。看来,鹦鹉螺应该就是诺第留斯。早知道这样,出版社为什么不替两个作品统一一下,那样读者会多么高兴?

在对科幻小说中能够容忍什么样的失误方面,不同读者具有不同的标准。在七十年代末期曾经展开的科幻大讨论中,一些人认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科学内容的失误。如果恐龙蛋和恐龙足迹被同时发现,就违背了科学的原理。因为蛋的保存条件和足迹的保存条件正好相反,一个在太阳面一个在太阴面。但是,如果一只恐龙正好从阳面跨越到了阴面,情况会如何呢?科幻作家反而责难者。

到九十年代之后,仍然有许多读者愿意给科幻小说寻找硬伤。据说刘慈欣的小说《鲸歌》就曾经出现过鲸鱼有牙无牙的争论。最后证实,鲸鱼确实没有牙,作家也由此向读者表示道歉。

事实上,在科幻文学的领域中,确实有一类人是专门为科幻小说寻找毛病的。对威尔斯的《隐身人》,他们的评价是“无视光线折射的定律”。当光线通过任何媒介,都会发生折射。隐身人就算只留了张透明的人皮,它也得折射光线!对迟书昌的小说《割掉鼻子的大象》,他们的评价是,如果猪真长到大象的大小,它的骨骼强度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必然会瘫痪不起。这还是大象?充其量是只死象!对卡尔·萨根的小说拍摄的电影《接触未来》,他们会说朱迪·福斯特不可能在18小时之内进行太空旅行,因为用相对论计算出的结果根本不对。最为令他们愤怒的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看到的恐龙,那是侏罗纪的恐龙?别误人子弟了,它们生活在白垩纪!

为了使读者能免受科幻作家的毒化,一些人甚至挺身而出,撰写文章或书籍以正视听。不过,我所见过的多数读者,还是对科幻作家的这些失误相当宽容。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刚刚提到的卡尔·萨根。他说他很小的时候因为看到关于红色火星的科幻小说而激动不已,马上找来科普读物深入钻研。这一看不得了,发现科幻小说中讲的许多东西都是错的。但是,他并不嫉恨科幻小说,反而感谢科幻小说让他走上了科学之路。在随后的年代里,他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行星学家,并为人类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宇宙飞船旅行者二号设计了一个金属制造的地球名片。不但如此,他还多次在自己的科普读物中反复强调,科幻作品是一种优秀的读物。他甚至让自己的科普作品读起来跟科幻小说一样兴味盎然。

所以,失误算不得什么。我们是人,不可能没有失误。正是因为我们不怕失误,我们在这个称为地球的世界上活到了今天。

我们还将在不断失误和改正错误中走向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