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发了无数短信。
其中比较奇怪的是罗洪斌的:“今晚我在火星过夜,有火星公主相伴。”
相当神奇。
我也不敢相信。
他不是中医吗?怎么到火星去了?看急诊?
乘坐了哪个国家的交通工具也没说。
想到星际通讯花费太多,另外,他平日的行动也过分诡秘,我也就不再问了。但不管怎么说,科幻作家中总算有在其他星球上过年夜的了。
快活!
把眼睛从手机转向MSN,发现了新的状况。老婆在澳大利亚,已经提前两个小时进入了新年。因此,我们是2009年的人在跟2010年的人通讯。
古怪!一种时间错位感油然而生。
MSN上的留言从这个时区滑向那个时区的时候会流失吗?会衰减吗?会被年度的接缝吞噬或阻滞吗?
完全不得而知。

下午在科幻大讲堂的闭幕式上,看到了几个明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智能机器人。从他们不断扑倒在地上俯卧撑能看出,他们对我们这些科幻人还是非常紧张。我们毕竟是机器人名称创立人、捷克作家卡莱尔·恰佩克的继承者!闹着玩的?他们没理由不感到紧张。我的想法立刻得到了证明。当大家拥挤到舞台周围仔细观察那个“黑大个子”踢球时,他紧张得连走路都痉挛起来。虽然和蔼的科大教授、那个机器人的制作指导对此进行了许多“解释”,但我们知道,至少从现在起,机器人跟科幻作家之间的紧张状态已经最终形成。
好在我们还有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但是,别忘了,三定律是给健康机器人的。如果是病态的机器人,是否仍然接受三定律,这是个问题。
想到这里,觉得未来的机器人社会中,书包中还是保存一把利器更安稳一些。

谢谢42工作室这一年中的努力工作,让我们对科幻文学在这块土地的复兴重新感到了力量。那个由糖果、野兽、羊白和梁清散共同表演的《我,机器人》,是我看到的第一个自主创新科幻剧。演员们很认真。中央电视台的朋友还协助做了布景和音效。老左是个满灵的人,做了一次视频之后,象中了毒瘾,不断地给工作室制作视频,而且一个比一个好。没理由不相信这个小组明年不会更加前卫更加先锋更加放荡更加无法预测无法抵挡无法控制。
毕竟,在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中国的科幻文学又看到了希望。各类新书正在编辑。新作家正在茁壮成长。我今天听了夏笳、飞氘、楸帆、宇镭、景芳他们对机器人三定律的思考,觉得比我高好几个数量级,思维的入点也很刁钻,哲理深刻,佩服。他们的发言,视觉感也极好。这将是他们未来新作的起点吗?
谁会知道?
从北师大开始到科学院研究生院结束,科幻大讲堂的成功说明,科幻永远是一种青年人的文学,是热情和努力的文学。多数评论者都指出,42工作室的人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就是要做好他们想做的事情。我也有深深的同感。当然,还有凌晨小韩电子骑士杨平苏学军等许多“大青年”的参与,来年的42,会发展得更好。
晚上,梁清散从世贸打来短信说:“这里好科幻啊。空中是大屏幕,上面满是飞船和流星……”随后,通讯突然中断。
他去了哪里?
这个空中是屏幕,满天跑飞船的地方又在哪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