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最后一次给教育硕士上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课程。随后留下一个作业,论证一下: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
这本来是我自己最困惑的问题。早年,许多国产教科书这么写。但自己颇不以为然。近年来,发现这么写的少了。不过,我倒反过来觉得这个想法有道理的成分多起来了。也许我老了?
最近收到了一些作业,读了,却不能为自己的困惑释怀。因为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去论证这个问题。
是或者不是,按照莎士比亚说的,是个问题。但现在,人们根本就不去论证这个。多数作业是把两个东西平行并列,罗列很多描述,但关系到底是什么?可否成为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或者,基础的生长点?几乎都没有回答。在我收到的30多篇作业中,真正论述这个问题的不到10篇。
我对教育硕士的改革,相当担忧。三五年前,教育硕士都是在大学中跟普通硕士同样上课,至少有一年时间,他们能跟学校中正常的教学气氛相互融通,能对自己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至少能感受到科研气氛。而现在,改成纯粹的暑期学习,根本无法学到科研的真实方法。从作业中就可看出,一些人在网络抄袭资料,连格式都还保留原样。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成?
我不是对教育硕士的同学有任何指责。我指责的是这种不成功的教学管理安排,给后面各个步骤科研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障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研的方法?能让他们熟悉论文作法吗?
至少在今天,我是非常担心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