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前副总编谭楷和熊猫的不解之缘
(2009-07-31 08:45:08)
标签:
熊猫科幻杂谈 |
分类: 科幻文学 |
大熊猫之乡的地震记忆——读谭楷长篇报告文学《大震在熊猫之乡》(李炳银)
有关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报告文学作品,我已经读过不少,但是,在读谭楷的这部《大震在熊猫之乡》时,我还是再次不断地感到震惊和感动。
在中国的作家中,谭楷是最早接触和文学地表现大熊猫的作家。自从1981年他第一次登上五一棚熊猫观测站开始,他就一直和熊猫及有关熊猫的实际观察、科学研究等活动密切地联系,先后有相关熊猫保护、研究内容的报告文学《孤独的跟踪人》、《我是大熊猫》等作品出版。他还是中英文杂志《大熊猫》的执行主编。所以,多年来,有关大熊猫的生存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谭楷工作生活甚至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特大地震在大熊猫聚集的地区突然爆发,产生了巨大的破坏的时候,谭楷的惦念、忧患和关注该有多么的强烈。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很短时间,谭楷就走进地震灾区,经过十分深入细致地采访,如今为人们提出了《大震在熊猫之乡》(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样的长篇文学报告。这既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及时反映,也是谭楷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候对大熊猫及相关内容的现实生存状况关注。很有自己的视角个性,在众多的有关这次大地震的报告文学作品中,所述内容和表现也别具一格。
大熊猫在地球现存动物中被人们认为是“旗舰动物”,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旗帜上,也赫然有大熊猫的形象,足见其重要和珍贵价值。可是,也许正应了一句俚语,“绳绳总是从细处扯断!”5.12 大地震就恰恰在大熊猫聚集的区域发生了。瞬间的地震,使原本自然美丽,平静安逸、秩序井然的一切改变了模样。在一个巨大的区域,人和大熊猫的生命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顿时成了与外界隔绝的孤岛,陷入了极大的困迫之中。自此,在外来的支援还不能到来的时候,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人们,就围绕着救护人和救护大熊猫的目标,展开了艰难的自救行动。
谭楷用一个个感人的救助故事,书写了35个外国游客的成功撤离、书写了在非常困难的环境转移大熊猫并救助大熊猫茜茜的情形、描述了民警王刚救人牺牲的悲壮、描述了追踪“盛林1号”大熊猫的人们的灾难经历、描述了小寨子沟、千佛山、宝顶沟、唐家河等大熊猫保护研究地区的灾害及救灾情形、介绍了卧龙的黄建华书记、张和民局长因为地震发生时,一个在北京治病,竟毅然拔取针头赶回;一个因交通阻隔而不能够亲临指挥焦急,在乘直升机归来时张和民满含泪水的说:“在最危险的时候,我在心中发誓:我跟卧龙,生生死死在一起!”等动人情景。说真的,听了张和民这位坚决辞去可能在美国的高收入和舒适生活,回国几十年一直坚持在已有数百位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因为偏僻、潮湿、寒冷、孤寂的山间而逃离,痴心进行大熊猫研究繁育,并功绩卓著的人的话,不由人对其生出深深的敬意。------大地震后,在卧龙的人们相互团结,积极努力,无私高尚,艰难不屈的救护下,卧龙的人们的生命得到了最好的安置,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63只大熊猫,除毛毛不幸遇难,一只失踪外,其余全都安全。奥运熊猫顺利抵达北京,团团、圆圆顺利抵达台北。在大地震中,在一种严酷地自然灾难中,作品通过自己的记述,更加地彰显了卧龙人对于人和大熊猫生命的珍惜和高度关怀,很是令人感动。
不知是上苍的恩惠还是自然的形成,大熊猫现今活动生长的雅安、汶川、北川等地区,恰恰都是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良好的地区。可是,伴随着天崩地裂,山塌水断,桥断路绝,大地震在这个可以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和满足的地方的爆发,给大熊猫,给这秀美的地方,给生活繁衍在这里的人们和特有的传统文化等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一些相关这次地震的作品将灾难的情形有意或无意地遮蔽,而将灾难的现场转变为立功受奖的现场的叙述不同,谭楷的《大震灾熊猫之乡》更多地尊重了灾难的客观存在及其巨大的危害性。看到了“美在被撕裂”后所表现出的悲剧和残酷存在。所以,谭楷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灾难记忆描述,让我们对于灾难的记忆才会更加深刻;对象鞍子河保护区的王磊“怀抱亡妻,送她最后一程”的动人表现;对像北川县“史志办”主任谢兴鹏连同他的众多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成果的毁灭;对象龚天秀这样自断右腿获救的坚强女性和她丈夫王怀俊清醒冷静面对死亡的真实传奇等就会长久地被人记忆。
其实,包括地震这样的灾难发生,都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所以,灾难发生了,唯一的正确方式就是客观面对。在生命和一切遭受毁灭的时候,人的伤痛自然不能够避免,但也不必诅咒和仇恨灾难。人类和一切生命,在强大的宇宙大自然面前,不过是一粒微小的尘埃。所以,现实的适应人和大自然之间的这种美妙残酷的游戏,才是我们接受灾难和走出灾难的正确途径!谭楷在自己的作品中介绍了不少地质学研究专家对这次地震的观察思考和见识,这对读者无疑会有知识的丰富,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一个必要的帮助。在地震后有许多关于地震可以预知的传言甚烈时,不少院士专家反问:“地震可以准确地预报吗?”十分有力,黄润秋教授主张“尊重自然”的态度当然就是一种智性的表达。
谭楷是一位长期从事科幻文化的专家。但是,在大地震发生之后,他却没有一点科幻的浪漫表现。他严峻地面对灾难,用最真实具体的文字描述人们在灾难中的命运和各种表现,在感受着人的文明情感中记述生命文化和自然的自我毁灭,用很丰富多样的故事文学地记录了这次发生在“熊猫之乡”的灾难,给历史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作家在“熊猫之乡”这个视野下面对这次地震,在救人和救熊猫的两条线上运行,再加上还有对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内容非常丰富。虽有对象不断游移,影响系统阅读的感受,但还是能够感受到作家的辛苦和感情的投入。作家将此书的写作看成是自己的“良心工程”,足见其目标的纯粹和高尚。在如今这个已经严重物质和功利化了的社会环境中,我是很为谭楷先生这样的行为触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