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礼敏研究潘家铮现象硕士论文通过答辩

(2009-06-11 22:23:25)
标签:

潘家铮

现象

科幻

硕士

答辩

杂谈

分类: 科幻硕士方向

潘家铮现象研究

 

作者:鲁礼敏

鲁礼敏研究潘家铮现象硕士论文通过答辩

 

 

 

摘 要

潘家铮院士是一位以非专业身份闯入中国科幻圈的作家,在十余年间创作科幻小说30篇。他的科幻小说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推广,但中国主流科幻圈却对此反应平淡。这种“圈外热、圈里冷”的现象在中国科幻界是少见的。本论文立足于潘家铮现象的矛盾性,试图从潘家铮科幻的文本价值和两院院士的特殊身份分析国家推广的必然性,从创作方式和科幻观两方面的差异分析科幻圈反应平淡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中深层文化因素。最后,本文对“科学家写科幻”这类现象进行整体思考,提出科学家写科幻的特殊意义和激励机制,从而体现本研究的当下价值。

全文分为四部分。在绪论中,对潘家铮科幻创作的矛盾性进行挖掘和梳理,展示出各种矛盾因素的强烈冲突,并对潘家铮现象进行界定,提出“潘家铮现象”的定义。第一部分对潘家铮科幻创作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进行分析,力图从潘家铮因偶然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体裁中总结出他创作科幻的必然性,从潘家铮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下一代的关怀之情中确定他创作科幻的内涵。同时,也对潘家铮科幻创作中的一些特殊过程进行整理,展示科学家创作科幻的特殊经历。第二部分,站在国家推广的角度,从潘家铮科幻作品的文本价值以及“两院院士”的特殊身份分析国家推广的必然性,并根据潘家铮作品的特点总结出国家推广的误区以及这种误区的历史根源,从而提出认识潘家铮科幻作品全部价值的另一种途径。第三部分站在科幻圈和科幻迷的角度,从潘家铮科幻的创作方式以及科幻观两方面与科幻迷的差异寻找科幻圈反应平淡的必然性,并根据科幻迷群体的次文化特征以及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科幻读者的阅读误区,从而提出充分解读潘家铮科幻的多重视角。第四部分对潘家铮现象产生的隐形和显性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为国家激励更多的“科学家写科幻”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建议,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政府对这类特征科幻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潘家铮,院士,科幻,现象,国家推广,迷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