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请各国人民放心!”
写在湖南卫视影评飞船即将启航之际
第一次见到何炅是在航天中心。那时我被《航天员》杂志邀请,专访他们的总部并跟航天员见面。恰巧,那天他去拍摄少年航天夏令营,并跟营员一起体验航天。站在学生堆里,他的个头和样子都跟学生一样。天生的亲青少年天赋,怪不得节目做得那么有名。
那一次时间很短,我必须盯住航天员不放。半天下来,非要找机会从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口中听听他们对科幻的看法不可。自然就忽略了小何同志的出现。当时就想过,也许将来会在科幻或航天的影视活动中再度跟他见面。
这件事过去大概两年,山水真的轮转到了另一个洞天。湖南卫视组织百位影评人联盟的零点节目,主持人恰恰是何炅。这次,我被挑中参与科幻影评。
真应了当时那点思忖。
我生于60年代,家在部队文艺团的大院,即便在文革时期,我们那里也照样能找到《农奴》、《长山火海》、《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毒草片”来放。至于《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一类当时就未受禁止的影片,更是看过多遍。至今,我们大院中的多数孩子,还可完整地重复电影中反派的台词,而且腔调与影片中毫无二致。
大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课堂突然出现了几个高大的“叔叔”。老师立刻停止了上课,笑咪咪地打开门让他们进屋。这些叔叔从我们狭小的桌椅中间彻底穿梭了一次。然后带着神秘表情离开。那时候没有SARS,也没有H1N1流感,来人自然不是检查卫生防控的。他们瞄着每个人的脸看了又看,到底想干什么?
下午放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神秘地说,你知道上午的人是谁?是要找一个能演《闪闪的红星》的演员!
这话后来应验了。胖子刘继忠最终在电影中饰演春芽子。
我至今也不知道,平日那么胖的刘继忠,怎么到电影中就体态正常了?
电影机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从70年代末,我成了不折不扣的科幻迷,并很快开始发表作品。这样,自然对电影中的科幻题材更加关心。那个时代已经有很多内部参考片能在北京各礼堂中播放。不过我看过的,几乎都不令人满意。威尔斯的《世界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在外国曾经特别有名。但我看起来,那些来自火星的三角怪,即便能喷射氯气,也根本不能占领伦敦。他们的生锈飞船就是证明。美国的名作《地球停转的时候》,也够受的。能把飞碟和外星人都做得那么傻,真亏美国人想得出。法国的《来自天空的威胁》倒给我印象满深,因为电影开始的时候讲了句震撼的谚语:“高卢人什么都不怕,就怕天塌下来。”可惜,气势造得太厉害,而故事太差。整个电影就是一艘航空母舰在海上不断地找外星飞船。找啊找啊找啊找啊。飞船最后出现了。总共不到30秒,而且,就是在太阳下放了个七色遮光版。
真正的科幻震撼,还是我93年在美国看到的。那一年,跟旅美作家张劲松正好在一个城市。他当时也没结婚,没孩子,每个周末都找我去看电影。美国任何一个小城的电影院,都有8-10个影厅。而且个个是杜比音响。在那样的地方,我看了《银翼杀手》导演剪辑版。被一开场那两分钟的未来城市惊得目瞪口呆。至今,那一年还看了什么其他电影,我全然忘记。
在美国看电视,我也多看科幻片。那时电视台一直在播放老版的两个科幻剧,一个是Doctor Who,一个是Star
Trek。两个电视片都老得不得了。但都有许多FANS。我还参加了几次科幻会议。会场上不断有人把自己扮装成《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的人物。我还给他们照相留念。
我上科幻课程,学生最喜欢我放电影。但每个电影他们的反应不一。经典的《2001:太空探险》,会在200人的大会堂中驱散多数观众。最终剩下6-7个人算是我的成功。《未来水世界》喜欢看的人多。还有《宇宙威龙》、《机械战警》等都不错。当然,《黑衣人》效果最好。幽默感跟科幻结合,谁都喜欢。《黑客帝国》也是我喜欢放的。但我至今放过吗?忘记了!
上周末,我去北京新建的IMAX电影院看了《星际迷航》的最新电影。北京各高校科幻协会、飞翔网科幻论坛、豆瓣网科幻论坛的朋友们挤满了剧场。我还看到许多青年科幻作家到场。在《哈里·波特》类的奇幻影片走红的今天,这种充满了飞船金属味道的电影,还能吸引这么多人,真使我感动。放映结束后我问两个女孩子:喜欢吗?“很喜欢啊!”他们爽快的回答。喜欢这些飞船?这种飞船上打仗的电影?“很好啊!震撼。”他们说。
科幻电影总得给人惊奇和震撼。我想,何炅主持的这个由百位影评人联盟加盟的零点节目中,一定会有许多科幻议题要探讨。
也许,我们会从《星际迷航》开始?
或者,还有什么更加神秘的惊奇,正等待着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