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成都龙泉驿召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巴金文学院开了一次家庭论坛。我也被邀请去谈谈关于科幻用来给孩子教育的问题。到会的人普遍对家庭教育的现状非常担忧,特别是政法大学的皮艺军教授,谈了很多政策问题和做法问题,觉得当前的许多做法,莫名其妙,对防止少年犯罪等特别不利。
会议之后,我还到成都市跟姚海军、唐海涛分别见面,讨论了科幻刊物和年选相关的问题。

论坛开幕式现场

我、李君、皮艺军、杨秘书长、张志

与主办方的胡老师在巴金文学院门口

文学院中的巴金陈列馆
莫让“应试家教”毁了孩子
|
“科幻”是心灵治疗的良方
在论坛上,北师大教育学院中小学管理研究所所长吴岩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看法:用科幻小说对孩子进行心灵治疗。孩子们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们会很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当中。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孩子们一有什么想法,家长总会怒斥“赶紧多学习吧,少想些没用的。”大人的思想是成熟而现实的,他们总会在不经意中扼制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法释放自己的想法,而导致了思想上的畸形。
吴岩说道:“孩子们的离奇想法,其实是很有意思的;能够创造新想法的孩子,也是很快乐的。他们的想法可以通过科幻这个平台更好地表达出来,比如说,一个孩子想象着在人的身体内有‘快乐因子’——看不见的小机器人,它们能够检测出身体内的疾病,并随着人的大脑智慧的提升而提升。为了把这种小说写好,他们还要学习很多的相关知识,如体内神经,大脑构建等,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应试化”家教容易埋祸根
对于由于家庭教育不成功导致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举例说,“一个孩子拿着刀,一时失去了理智,对着受害者一边狂砍一边大吼:‘我要杀了你,反正我没到16岁,判不了我的死刑。’现在的青少年不是不懂法,而是知法犯法。这种状况与应试教育分不开,父母和老师都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他认为,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应试化”倾向,家长想尽办法让孩子得高分,老师和家长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疏导和成长过程,逐渐与孩子出现不同层次的沟通障碍,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据本次论坛组委会秘书长透露,以后每年都将举办全国家庭教育论坛。希望通过论坛的方式,推动家庭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传播专业教育知识、倡导科学教育方法,让更多的家庭走出教育误区,让更多的孩子在和谐的环境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