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没找到讲述现象学方法的书。虽然多数与社会科学相关的方法学著作会谈到现象学,但多数著作的著者肯定也没做过现象学研究,因此方法讲得模棱两可,不知所云。最多,把理论谈谈,根本说不上真正的方法学指导。而这本由美国莱斯特·恩布里著、靳希平等翻译的《现象学入门》却相当实际地谈到了方法中的诸多内容。这是一本在美国用于大学现象学训练的教材,因此特别实用。特别值得仔细仔细地看!
阅读这个教材,还让我对一些当前所谓质的研究论文那种古怪的行文方式,有了一点理解。那种让我感到做作异常的行文,其实是来源于这种现象学风格的。但我立刻找来胡塞尔的书看,发现胡塞尔却没有那么生涩和做作。看来,大师和模仿者还是有所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讲,从事现象学研究,有很多有利条件。中国文化其实比较具备全面特征,而这种全面性,我觉得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特别是在分类思考方面,更是如此。当然,中国文化也有不太适应现象学的侧面,例如,分类学方面,形式性分类在中国文化中有些缺乏,我们的分类,通常是很伦理道德的,或者很与客观存在相互联系的。
通过当当网,还得到了路卡奇、本雅明等的著作。对了,还买到了大陆版的小说《未央歌》!这是在台湾时,科幻作家张之杰特别要我读的。说非常好。可惜的是,他推荐的柏杨小说《异域》,在大陆找不到。鹿桥的另一本名著《人子》好像大陆也没有。
生活在一个书太多的时代,是一件不那么好的事情。有意思的读物,你可能一生也读不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