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21日:目击教育专业的“口考”

(2008-07-21 21:28:06)
标签:

台东大学

答辩

口考

知本校区

杂谈

分类: 台湾日记

7月21日:目击教育专业的“口考”

台东大学知本校区大门

7月21日:目击教育专业的“口考”

林文宝院长在新校区新学院门前

7月21日:目击教育专业的“口考”

人文学院的楼顶,一方朝山,一方向海

7月21日:目击教育专业的“口考”

会议中心

7月21日:目击教育专业的“口考”

校区一角

 

前两天参加了儿童文学研究所的口考,这次又得到师范学院院长梁忠铭教授邀请,“观摩”他们的口考。整个3-6点,一共三场,每场主席都由一位张志明教授担任。他曾经担当过台东和花莲两地的教育局长。人很灵活,外语很好,对科研也很精通。三场口考的校内教师,换了三次,分别是温教授、施孟隆教授和魏俊华教授。

三个研究生做的工作,一个是亲师沟通,讲家长与教师沟通。一个是外籍配偶子弟就读心理。第三个是学校危机管理。由于都是国小教师,因此科研的要求自然放低了一些,象我们对“教育硕士”的要求。但第一个还是做了一个问卷研究,第二个做了调查,第三个也是访谈调查。总体看,方法学的训练仍然不够,特别是没有讲出各自的方法学路径,这一点跟我们的学生一样。此外,一些概念也有混淆或者采用不当的地方。答辩委员主要提到的是给他们的一些修改建议。例如,研究方法是否应该这么讲问题、假设的提出方式和前后呼应问题、参考文献错误问题、引文的出处问题、一些统计可以或不可以做的问题、印刷和行距问题、提出的建议应该具体而非笼统问题,等等。

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学生显得特别紧张。而此前我问过人文和师范两个学院学生,他们说都没发生过“无法通过”的现象。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紧张。(有趣的是,当委员提出一些难于回答的问题时,学生总是向导师那里张望,希望得到一些支持。)

其次,教师对很多细节提出问题,例如,每个页码中的行文或印刷等。这可能因为他们跟我们的程序不同,他们在答辩完成之后,有一个修改完善的过程。而我们则几乎等于上交。所以,我们的问题常常比较宏观,虽然对技术问题也会提及,但主要还是以宏观问题进行质疑。但我从他们的程序中很受启发,我们本来就应该把最终成文的期限放在答辩之后,这样才更有利学生,也更有利于论文质量。

第三,台湾大致都在采用APA格式做论文。这提供了许多方便,例如,可以用ENDNOTE或者REFERENCE MANAGER,但好像没人用到。

第四,他们提出,引用应该获得受访者允许,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们也应该逐渐学习这一点。这是一个伦理问题。

第五,是一个有趣的观察。他们的答辩委员,会当场吃学生给的蛋糕等食物,而我们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此外,有的老师还是穿着园领衫来参加答辩,这让我也很有点惊奇。

但总体看,跟我们的答辩非常类似。只是,他们的导师仍然可以成为答辩委员会的一个投票成员。还有他们要给一个具体成绩,而不是我们只给通过不通过的图形。第三,他们最终的宣布结果时,没有我们那么正规,要宣读一个决议书。

从这场观摩和上一场我亲自出马的口考中,我学到的东西是,下次参加口考,要讲话客气,要多提供可选择的修改建议。这一点可能对学生也很重要。

中午跟科幻班的学生吃饭时,见到了将要跟我一同口考的一位来自东南大学的許建崑教授。他说他已经在网页上看了我的情况。他们的准备令我觉得很钦佩。吃饭时还见到了章子樟教授,觉得非常幽默开朗。我们就住隔壁,但还少有时间见面。他退休了,目前在台北。这是暑期来上课。

下午林教授来电话,想带我去看看新校区。但我在上课。课堂上,一位学员给了我四只大的大的芒果,这芒果有我们见过的芒果三个大!怎么可能?!台湾同学的热情好客,总是感动我。这几天文朋夫妇多次带着我出游,逛夜市、吃小吃,送肉圆。还有每次课堂上学生都带来小吃和准备好丰盛的茶饮。实在感动之极。

明天一天,要去花莲参观学校。后天,则要动身去台北开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