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科幻生死杂谈 |
分类: 科幻文学 |
思考死亡
飞氘
“你生存时且思索那死”。
不管怎样思索,死亡都是无法被超越的。即便是“名”垂千古了,和人也无甚关系了。
前提:无神论,物质不灭。
结论1:死后思想消失,躯体分解回归宇宙大循环中。
一个扩展:这解释了宗教为什么带来安慰。但是为了安慰改变信仰目前是做不到的。
不可证之猜想1:死亡的时刻是经历片刻痛苦的,之后的感觉,大约如同无梦般的沉睡,自然,是永远也不会再次醒来的了。所以,死后的感觉大概就是毫无感觉了。
推论1:死后倒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临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如此卑微。
因为:死了,一切也就都完结。
所以:死或许是最宽容的。
又因为:因为任何人都逃不脱。
所以:死也是公平的。
推论2:只管努力活着!(要“死”的话,迟早会得到;要“生”的话,却没那么有把握。)
安慰1:那么多人都死了,没听说有一个受不了活过来的,所以死亡终究可以忍受。
安慰2:那么多帝王将相和红粉佳人都死了,所以自己死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安慰3:那么多令人讨厌的家伙早晚都会死去,想到这一点可以稍微不那么生他们的气。
一个幻想及自我否定:人的精神能不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永远存在?但或许那样便迟早会厌烦。况且宇宙都是有一天要灭亡的。
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
自我回答/安慰:生命没有意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赋予它意义。
补充:最怕的莫过于在未准备好撒手的时候忽然接到冥界的邀请,或许因为心中尚有不甘的种种梦想。然而,连地震都是难以预报的,死就更是无法预感的,所以,只管活着的每一天都尽自己的力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