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汶川地震反思生死:邢宝丹

(2008-05-27 20:31:27)
标签:

生死

科幻

地震

汶川

杂谈

分类: 科幻文学

怜取眼前人

邢宝丹

 

5月12日晚上在网上看着四川地震的消息,看着不断增长的死亡人数,看到甘肃,山东,北京等地也都有震感,我脑袋一阵空白,最后能想起的只有这两句话: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抑或只能从贫瘠的语言中来寻求安慰,没有上帝,没有真主,没有末日审判,那么发生了这么多灾难是因为什么?中国人信天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随即我拿起电话,拨打着一个又一个四川同学的电话,没有消息的,心里不安;有消息的,感概一番。打电话给家里,妈妈接的,家里没事。妈妈叮嘱我捐款,叮嘱我多做些事,也叮嘱我不要随便出去玩。妈妈心里有了阴影的。五一时胶济铁路发生的车祸至今还在妈妈脑海里。我一直坐T195回家的,而且五一时我本来也打算回家的。在我还不知道车祸发生了的时候,手机上有很多个未接电话。一一打回去,原来都是询问我回家了没。

其实死亡离我们很近。只是我们都有心无心地在回避这个话题。

我经常会想爸爸妈妈离开了会怎么办?我会像那些报纸上报导出来有志青年那样继续带着妹妹读书么?我该怎么办?但是想着想着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告诉自己:怎么可能?爸爸妈妈好好的呢!于是这个问题也就搁下了。

想归想,但是我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人,对于生活中、学习中、感情上甚至是事业上的突如其来的种种不可预料的情况一般都是坦然接受。愤怒抑或是着急都是没有用的,事情发生了最重要的就是要找解决的办法。

畏惧、回避死亡或者是自杀,这些都是没有用的。对于死亡,要坦然接受。死亡来得太突然,而人生又太短暂,不如好好享受生活!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舞会,总有散场的时候。常常在想,生活那么不易,为什么总是在最水深火热的地方总有生命存在?我生活的地方,和我同龄的孩子只有我一个人在读书了。别的孩子都早已经工作了,有的已经嫁人了。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很有灵气的一个女孩,在初三的时候父母就不让她读书了。父母觉得活得很累,就给这个女孩子随便找了份工作。她坚持在读书,我一直给她买。她还自己写东西给我看。我有时会问妈妈:为什么她父母不让她读书了?难道你们让我读书自己不累吗?妈妈总是说是责任,她觉得没责任就活不下去,正是这份责任在促使她坚持。但是她说不清这份责任是什么,是为了让我和妹妹活得更好?还是别的,我从来猜不到。可能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有一份责任,就是为了履行这份责任才活着。否则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我不是想说读书就能有更好的生活。读一肚子书,在城市中找一份普通的工作,然后辛苦度日,每天忍受着沙尘,污染,同时要想着房子,车子,想着会不会失业,想得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也许没有读多少书,在宁静的乡村,同样也是辛苦度日,想着孩子,想着明天。人生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死亡不易,活着更难。

面对死亡,坦然接受。这可能是悲观的不积极的论调。但是死者已死,活着的人应该更坚强。不能沉沦在死亡中。我经历的死亡已经很多了。外公的去世,好友的车祸,小学同学的癌症,人呢,就是这么脆弱。当死亡来临,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接受。同样,活着也应该好好地活着,坦然地,闲适的。优越的抑或是艰苦的生活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死后的哀悼,是对故人的尊重。但也莫如怜取眼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