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幻莱辛文化 |
分类: 莱辛科幻研讨会 |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代译序节选)
严志军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对现代文明采取了批判的态度。首先,生存环境的恶化引起初级关怀的回复。在小说中,气候的变化使北半球陷入严寒,而南半球则到处是沙漠。人们纷纷向北方有水源的地方迁徙。除了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初级关怀以外,一切其他事物都失去了合法性。二十世纪以来,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的生活用水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源不足。海洋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开篇就呈现了“渴”的意象,这种意象逐渐从生理上的感觉转变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感觉,并贯穿小说的始终。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权力、归属感均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初级关怀的回归消解了以秩序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其次,初级关怀得以回归正是人们滥用次级关怀的结果。军备竞赛、奢侈的生活、无休止的掠夺式开发使能源消耗殆尽,现代文明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因此,在莱辛的小说中,人类许多的科技发明都成为了无用的东西。例如,小说中有一种叫“空中飞掠器”的东西(sky-skipper),它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飞机,但是在没有能源的时代,这种装置只能以非常可笑的方式得到使用:人们必须将它人工运到山顶上,再让它滑翔下山。二十一世纪伊始,世界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生产商对未来飞机发展方向进行论争,前者希望飞机能进行亚音速飞行,而后者希望飞机能有更庞大的机身。可是,莱辛提醒我们,一旦能源耗尽,所有这些文明的骄子都将成为无用的废铁。“现代性”是西方社会自近代启蒙以来一直具有的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观念。现代性给人类的生存状况造成了许多重大问题,因此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性已经成为了一种压迫和压抑的根源。莱辛的小说体现了后现代思维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德里达等人正是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试图消解文化与自然之间主体/客体的对立,反对作为现代性哲学基础的知识论和本体论。
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用隐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大量吸收神话的因素,在未来的图景中影射了当今的问题。克隆技术将造成人类丧失个性身份的危险;滥杀动物将导致物种的灭绝;而科技的负面效应——污染则会带来基因突变,使地球上遍布异形。人类如再不摒弃贪婪、争权夺势、种族偏见等恶习,《圣经》中对埃及的惩罚也会再次降临。不过,作者的态度也不是一味的悲观。在小说的结尾,玛拉和丹恩终于和各自的爱人团聚在伊甸园般的农场上,时值收获的金秋,玛拉和丹恩的妻子基拉都孕育了新的生命。此刻正是北半球的春天,隔海望去,冰川正在消融,新的文明是否又将崛起?
下载来源: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5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