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青年学术论坛讨论科学划界和伪科学问题

(2007-01-18 20:46:55)
分类: 科幻文学
北京青年学术论坛讨论科学划界和伪科学问题
 
会场(尹传红摄)
 
北京青年学术论坛讨论科学划界和伪科学问题
 
刘兵、吴岩(刘华杰摄)
 
北京青年学术论坛讨论科学划界和伪科学问题
 
 
吴岩、蒋劲松(孟玮摄)
 
   
        1月18日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大厦举行了北京青年学术论坛。《民主与法制》杂志社主编孙伟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醒民主持了上午的发言。会上,王志新院士提出,科学界内从来也没有科学真伪之争。这些争论是媒体和科学界之外才存在。他还讲述邹承鲁和他本人对一些重要事件的看法。许多信息是第一次提供。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刘大椿教授指出,科学划界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松紧度。具有前期松、中期紧、后期又松的状况。他解释了这种趋势的产生原因。刘教授还指出,反科学其实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刘兵教授援引国外专家的话说,科学史也许应该被定位X级,因为其中的许多事件,与当前对学习科学的学生的训练大相径庭。刘华杰教授重新阐述了自己对伪科学的观点,并指出,许多人是误读了他的观点。他还分析了当前的学术权力问题。蒋劲松教授从法理方面分析了科普法的一些条目,还用黄维的案例讲述了伪科学的作用。张明国、宋正海、李醒民、罗嘉昌、卢风等也做了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肖显静、李大光、李宗浩、张宝盈、麻晓东、杨虚杰、李娇、尹传红、孟玮等。
 
 

附录:刘华杰BLOG上的发言要点:

 

一、“伪科学”定义问题

中国的伪科学问题很复杂,我在《中国类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只给出了伪科学的元定义。鉴于有人误读我的定义,现在我再次重复一下我在第132页给出的定义为:“定义A:把非科学的东西说成是科学,则此种声称是伪科学。”书中接着说:“注意,这个元定义并没有直接描述伪科学的实质内容,但阐明了一种规则。”提请注意的是,我的定义中,后半句的主词是“声称”,而不是“东西”。

举一例,假如张三写了一部普通的、根本不涉及科学的纯小说N,现在李四声称(用C表示):“N是科学”,于是按我的定义,C是伪科学。我的定义中不判断N本身是什么,特别是我没有说N是伪科学。但按某些人的误解,似乎N就是伪科学了。这当然是不得要领的。

 

二、“废伪问题”

现在宋正海关注的是从《科普法》中剔除“伪科学”字样的问题,这本身并不要求在汉语中废除“伪科学”一词,甚至也不要求人们不可以反对伪科学。我重申,现在我仍然反对伪科学。过去我的一些做法欠妥,应当道歉,这只是就具体做法而言。我反对伪科学这一总的态度没有变,也不能变。

 

三、《科普法》重写问题

《科普法》中是否写入“伪科学”字样,当初立法时,就有不同意见。《科普法》的问题很多,“伪科学”字样问题只是其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要说的是,这部法律应当重写,并且应当改名为《科学传播法》。原有的《科普法》过分强调了某个部门的利益(如第12条),该写的许多内容没有写进去,不该写的套话却写了不少。

 

2007-1-17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485ea879010006l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